文档介绍:艾滋病内容提要一、基本知识二、艾滋病危害三、流行现状四、艾滋病相关事件五、政策文件一、艾滋病基本知识1、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是英文AIDS(AcquiredImmunityDeficiencySyndrome)的中文译音,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是一种有明确病原体的(艾滋病病毒HIV),可通过人之间一定传播途径传播、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引起的病死率较高的慢性传染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乙类传染病。2、艾滋病病毒HIVHIV属于逆转录双链RNA病毒,它能生存于人的血液中,并进入人的重要免疫细胞大量复制病毒,同时损伤人体内的CD4淋巴细胞,进而破坏人体的整个免疫系统,致使各种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生。每个感染细胞可产生5000个病毒颗粒,每人每天可产生10亿个病毒。艾滋病病毒的特性HIV一旦离开宿主细胞,在外界环境中生存能力很快消失。HIV对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抵抗力均较弱,比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抵抗力低得多。对HBV有效得消毒和灭活方法均适用于HIV。3、艾滋病临床表现从感染HIV发展为艾滋病病人这一过程,我们将它分为三期:(1)急性感染期(2)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3)临床症状期(艾滋病期/发病期)“窗口期”:从感染HIV到血液中HIV抗体生成,并可以用实验方法测出来为止,一般2~12周。(1)急性感染期在感染HIV病毒2-4周后,大约50~70%的感染者可出现急性病毒感染症状(发热、淋巴腺病、咽炎、皮疹等),持续1-2周后自行缓解。(2)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可有持续性全身淋巴腺病,很少有其它症状或体征。这一时期可持续数月至十几年,平均7-10年。(3)临床病状期(艾滋病期/发病期)艾滋病毒感染后,当潜伏期过后发病时,病人因抵抗能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等,后期常常发生如卡波西氏肉瘤、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直至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如果没有治疗,发病至死亡的时间间隔约为半年至两年。粟粒性肺结核单纯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