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北京颐和园散记.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北京颐和园散记.doc

上传人:drp539605 2019/8/14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北京颐和园散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去颐和园的那天,下着丝丝绵绵的细雨。都说微雨中无论是游山玩水或是造访人间胜迹都别有一番风情和韵味。京城夏日的雨虽是细密,但略显干燥,就是不同于南方的雨,总感觉周遭湿气重重。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外依旧是游人如织,鱼贯而入。因为事先并未熟悉线路,所以是从北宫门进的。园内苍松翠柏高大挺拔,遮天蔽日,掩映着门楼牌匾,大红漆柱,绿瓦黄脊,龙凤呈祥,彰显着独有的皇家气派。一弯石拱桥下,碧水如镜,倒映着两岸的苏州街景。店家铺上串串红灯笼挂于廊檐下,虽没有人群熙攘,卖家吆喝叫喊,却不难在意象里模拟出真实非凡热闹之场景。据说古时皇帝来此游园时,此街便开张营业了。太监和宫女假扮成商家和逛街市民,皇帝也乔装参与其中,在自己不能亲临的市井里的酒家,茶楼,当铺,钱庄,药店中出入,对货物评头论足,与商家讨价还价,享受着一个普通布衣百姓的生活常态,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无论是所买之物,还是卖得的钱财,终归是皇帝名下的财产,但能用这种方式玩乐,也让幽居深宫之中的天子不亦乐乎。苏州街以苏州街景原貌为蓝本,岸上绿柳垂丝,堤水相交处苔痕草色,画船游舫泊于岸边,做着昔日繁华旧梦……沿着御苑石道蜿蜒行走,两旁的古树苍翠欲滴,都近乎几百年的历史了。遒劲的树干,茂密的树冠,盎然的绿意,就像一位位默默的老叟,见证了这几个世纪里静好岁月与血雨腥风,唯有它们是活的历史教科书,深谙这浮华奢靡日子底里隐露的苍凉。步行百十米便来到园中一处胜景—谐趣园。园中之园是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一大特色,这谐趣园便是最好的代表。万寿山的涓涓细流至此驻足汇成一泓小池,池里荷叶田田,令箭荷花娇然绽放,鹅黄的雏荷才露尖尖小角,清香缭绕感官,醉心于此。不禁想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般名垂千古的佳句。池中一尾尾橘红色的金鱼嬉戏于碧波中,在密密的荷叶间撺掇,不能穷尽之欢愉。池上有座“知鱼桥”,桥名自是源自庄子和惠施那段“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的争论,想来如果庄、惠二人活在当今,定是绝佳的辩手。面积不大的园中细细数来,桥足有八座之多,但布局都十分稳当,与景相映成趣,非但没有累赘之感,反而为园中增添许多生机。亭台楼阁轩榭别样精致,雕梁彩画惟妙惟肖。皇家园林独爱用红、蓝、绿、黄配色,充满皇家的威严与气派。据传此园蓝本是江苏无锡惠山的寄畅园,乾隆帝本将此园提名为“惠山园”,而后嘉庆帝取父皇所提诗中“足谐成趣”中谐趣二字为园命名。想古人善造词遣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不是雅致断不能成,总觉得读来齿颊生香,充满音律之美。谁不知自古皇帝少有不醉心于江南的,乾隆帝对此已达到痴心痴狂的地步,民间传乾隆七下江南,且不论牵扯出多少风流韵事,单是把江南美景尽数收罗京城的雄心就令人叹为观止。宫廷画师每随其下,总得描摹真实园景,以便返京后按图建景,这谐趣园便是一处绝美的仿作。想若不是京师地处中原心腹,交通咽喉要冲,地理位置于江山稳固至关重要,倒大可以在江南建都,反正帝王如此留恋缱婘这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也省的耗费这庞大人财力足成一江南的“山寨版”。笑说此举亦不好,君王太沉迷醉心,终究是美的消磨意志的地方,不理朝政定是殃及社稷苍生黎民,呵呵,此是后话也。。。。。。。颐和园中城关不少,熟知的有名曰“紫气东来”城关,高大的城关终檐吊角,灰石岩缝斑驳,尽数岁月沧桑。相传守城官员见东方有紫气升腾,次日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城楼背面刻有“赤城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