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议农村寄宿制校点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小街小学马艳珍【摘要】班主任是一所学校校长、教导主任的得力助手,是一个班级主要负责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关键词】寄宿制班主任方法我镇学校按照县教育局关于校点布局调整的相关意见,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加紧对接纳完小的全面建设,现已将大维堵完小、大棚租完小、小棚租完小、小新寨完小收入永昌完小合并集中办学;将甸百亩完小、牛白甸完小收入由义完小合并集中办学;将大簪土完小、梅子树完小、水车田完小、乐德旧完小撤并入宝泉小学(原宝泉中学)集中办学。校点布局结构调整后,使得我镇学校点布局更趋于合理,教育资源得到整合、充分利用,办学条件更加均衡,办学目标更为明确,服务积极性更高。但是,当农村各地校点布局正趋于合理化、科学化的同时,新的问题又再次产生。我镇该调整的校点属于民族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完小,留守学生、单亲学生日益增多。作为弱势群体的这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家庭教养不足等问题。为有效关爱、照顾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弥补家庭教养造成的不利影响,寄宿学校成为代理家长监护学生的有效办学形式。在这样的学校里,寄宿制班的班主任,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家庭的学生,要做好这项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班主任是一所学校校长、教导主任的得力助手,是一个班级主要负责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失败。我作为寄宿制校点中一名班主任,有些自己的体会。一、了解学生,加强班主任性格修养,贴近学生,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这是教育好学生的关键。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家庭情况、民族风俗习惯。我镇学校的寄宿制学生大多数来自于贫困山区农村,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的生活习惯的孩子融合在一起后导致了各种教学行为的不统一。首先语言障碍问题,彝族孩子讲彝话,哈尼族孩子讲哈尼话,汉族孩子讲汉话,汉族教师与少数民族孩子语言交流就十分困难。其次是生活习惯的迥然不同导致学校集体活动难于步调统一。再者彝族、哈尼族多数中家长很少过问自己孩子的学习,导致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参差不齐。众所周知,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而不良的学习习惯妨碍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为此,教师除了不断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外,还应多学不同的少数民族语言,全面深入认真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贴近学生,服务于学生。二、班主任要有爱心,要关心到每学生身上,即要一视同仁,又要特殊关爱。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谁不爱孩子,谁就无法教育他们。”老师是学生的引领者,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还要成为学生的益友,同时还要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寄宿制学生大部分来自边远山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远离父母,有的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后,平常就不可能到学校看望子女,孩子毕竟是孩子,会想念父母和家的,这就需要班主任去倾注、关爱,调整他们的心态,使他们过上愉快的学校生活和踏实的学校活动。作为寄宿制的班主任教师应如此和善的对待每位学生,要和学生交心、谈心,掌握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各方面情况,才可能干好自己的工作,才可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班主任。三、一片爱心,身先士卒,做学生的楷模。老师经常教育学生要做好事,做实事,从小做起,从我做起。那么,我们更应该要以身作则,多为学生做实事,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身教重于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