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XX学校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题目:XX学校大学生爱情、亲情、友情观调查研究院系:建筑工程学院专业:XXXXXXX年级:2015级姓名:XXXXXX学号:XXXXXX任课教师:XXXXXX2017年5月20日XX学校大学生亲情、爱情、友情观调查研究摘要:亲情是一种深度,友情是一种广度,而爱情则是一种纯度。亲情是一种没有条件、不求回报的阳光沐浴;友情是一种浩荡宏大、可以随时安然栖息的理解堤岸;而爱情则是一种神秘无边、可以使歌至忘情、泪至潇洒的心灵照耀。大学生的思维正在慢慢走向成熟,需要我们体验亲情的深度,领略友情的广度,拥有爱情的纯度,这样才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亲情、爱情、友情观。关键词:大学生;亲情;爱情;友情;一、关于亲情观.(一)积极方面:大部分大学生心怀感恩、重视亲情。绝大多数大学生仍然表现出心怀感恩、重视亲情,在价值观重要性项目检测中,“对家人负责任”一项排在前位,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仍然深受优良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表现出重孝道、敢负责的优点。大部分大学生常与家人联系,善于表达情感。在问卷调查是中有80%的学生在问题“您与父母的通话中的主要内容”选填了“生活情感”。证明了当代大学生敢于对于亲情的表达。也是受的西方文化的影响,国人特别是大学生逐渐开放,对于情感的表达不在时含蓄。大部分大学生懂得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难处。在问题“您有没有考虑过父母的感受”中,有91%的人选择了“考虑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并没有失去对亲人的理解,中国传统的思想“孝敬父母”在这个时代进一步得了升华。大学生亲情观的积极方面有许多种,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相对于积极地,大学生对于亲情的消极态度可不容忽视。(二)消极方面:1、被动是用来形容大学生对于亲情的态度。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对于亲情很被动。大部分大学生一般不主动跟家里打电话,除非是自己没有生活费了才跟家里联系,都是家里主动打电话过来。而家里来电话的时候一般都是嘱咐自己注意身体好好学习一类的话,自己更多的时候是回答父母的问题。对于父母说的话,许多学生的感觉是父母讲的道理自己都知道,自己似乎得不到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而且每次父母说的话,有时候似乎都能猜得到,因此觉得跟父母聊天没有什么意思,于是也就很少主动跟父母联系了。  调查发现,同学们并不是不想和爸妈交流,但现在的家长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小到大把我们照顾地无微不至,而对于学生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好好学习”,谈论太多学习之外的事会被斥责为“想太多”,会让家长担心我们“胡思乱想”,久而久之,大家都养成了有心里话跟日记或者好朋友说而不对父母说的习惯,我们更加不知道父母除了我们的好成绩还需要什么,因此我们除了努力学习变成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努力学习之外不知道应当为父母做什么应当跟父母说什么,多年来的习惯让我们变得沉默,年龄、阅历的差距造成了两代人彼此的不了解,父母的眼中子女多少有点冷漠,不那么喜欢与父母交流,甚至有的时候那么的自私。而子女则反映与父母交流没有共同话题,没有兴奋点。对此,我们以“代沟”来称之。2、部分大学生对亲情比较淡薄,缺乏感恩意识。“您多久与父母通一次电话”,“您以父母通一次电话一般多长时间”,“在父母过生日的时候,你是否记得给他们打电话?”“你是否能记住父母的生日?”通过这些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现在交通通讯工具越来越发达,但情感上却和父母越来越疏远、亲情观念也越来越淡薄。当前部分大学生亲情观念淡薄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培养正确的亲情观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群体与以往的大学生群体有所不同,他们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生长在一个特殊环境中,一般没有兄弟姐妹可以交往,但生活条件比以前的大学生普遍优越。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以及两代人的溺爱,其自我中心意识更加强烈,,也就多少导致了某些大学生亲情观念淡薄。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到走进大学,他的家庭、学校付出了巨大的关爱,倾尽所有抚养和培育他。然而,孩子长大后,他们对父母的情感却与日俱减,与生俱来的亲情没商量地打折了。长期以来,中国有“水往下流”的传统,父母对儿女的爱最无私,最博大,最恒久的,且不求儿女有什么报答,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很少要求孩子感恩回报,使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爱的“单边行动”。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在望子成龙、望盼女成凤的强烈愿望需要在竞争激烈的应试教育中去搏弈实现的背景下,家庭对孩子最大的希望就是学习成绩优异,只要孩子“一心读好圣贤书”,其他的并不重要,也不求孩子什么回报。长此以往,孩子的无视感恩、淡薄亲情就不难理解了。二、关于友情观(一)主要特点当今大学生主要为“90后”,而“9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