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7最新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坝上地区,意为"美丽的高岭",本来是清代的皇家狩猎场,是现在森林公园,旅游圣地。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被荒漠、流沙占据,早已经没有了皇家猎苑的风范,到处是荒山秃岭,为响应国家号召,阻挡大风沙,建设北方屏障,五十五年如一日种树不止,创造了林业史一个又一个累累硕果。他们踏难克险、百折不挠,向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精诚所至,终将塞罕坝的旧模样变成历史的记忆,一座浩瀚的人工大森林在荒原上拔地而起。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诞生于伟大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林业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明确指出,国有林场是宝贵的生态资源,是国家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森林资源基地,在国家生态安全全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必须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2016年4月和2017年6月两次对塞罕坝林场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把塞罕坝林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大风起兮,沙尘漫天,草木凋枯,鸦无栖处,人迹罕至",这可能是塞罕坝第一批林场人刚去时所看到的场景,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第三代林场人正守望着这片由三代人的汗水所浇灌出的,被称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摄影家的天堂〃的漫漫绿洲。三人成众,三木为森,塞罕坝是众人所创造的百万亩森林奇迹。三代人,55年,从无到有,艰苦创业,砥砺守业。一生以"艰苦奋斗"为理想信念。"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乐在其中",这是塞罕坝地窝子门框上的一副对联。〃现在想想,那时是真的很苦,可当时并不觉得苦,因为有那么多的热血青年,大伙儿有着共同的理想",这是’六女上坝"的故事主人公陈彦娴老人所说。在当时,面对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没有粮食,缺少房屋,交通闭塞,没有医院的恶劣环境下恶劣的环境,他们并没有却步不前,而是迎难而上,背负着理想信念,日复一日,一棵接一棵地手植出一片林海。—生以"无私奉献"为精神支柱。张启恩作为原林业部造林司的工程师,听闻塞罕坝需要林业人才,便毅然放弃了北京优越的生活条件,举家来到这荒无人烟之所。因为他知道既然选择了林业,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