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埃博拉出血热研究进展.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埃博拉出血热研究进展.doc

上传人:豆芽 2014/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埃博拉出血热研究进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埃博拉出血热研究进展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埃博拉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B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EBV)引起的人类严重出血热疾病[1~5],因EBV首次是1976年在扎伊尔北部的埃博拉河流附近一个名叫杨博科的小村庄发现,故命名为EBV和EBHF。因EBHF对人类的危害极大,一旦感染病死率高达70~90%,据WHO公布的数字,自1976年首次报道EBHF以来,已有1600多人感染,其中死亡1000多例。EBV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实验操作要在P4级高度安全实验室中进行,WHO将其列为潜在的生物战剂之一。现将有关EBHF的流行概况、病原学、临床资料及防控措施报道如下。
1 EBHF的流行概况
EBHF的发现与流行状况[2~6] 1976年EBHF在非洲的扎伊尔、苏丹几乎同时出现爆发流行。扎伊尔首例患者是医院的化验师,因疑似疟疾而住院治疗,与其接触者也相继发病,这次流行共发病318例,死亡280例,病死率为88%。苏丹首例患者是纺织工人,不久与其接触者及亲友也发病,总共发病284例,死亡151例,病死率为53%。1978年、1980年分别在扎伊尔和肯尼亚又有散发。1979年在苏丹的恩扎拉地区引起第三次流行,发病33例,死亡22例,病死率为67%,大部分病例是亲友及护理人员。
以后15年中世界各地未发生EBHF流行,但1994年在加蓬又出现EBHF。1995年1月在扎伊尔的基奎特市(Kikwit)发生第四次流行,发病315例,死亡245例,病死率为78%。1996年在加蓬出现第五次流行,发病60例,死亡45例,病死率为75%。而第六次流行2000年10月发生在乌干达北部[7~8],距苏丹90km处的古卢区,直到2001年1月23日古卢医院收治最后1例,共计发病428例,死亡224例,病死率为52%。2001年9月下旬在刚果边境30km处的一家发生死亡病例,在10月25日被确诊为EBHF。直到2002年3月发生在刚果和加蓬的流行结束,共计123例EBHF,死亡97例,病死率为79%。最近一次2002年12月底又发生在刚果,感染者143例,死亡128例,病死率为90%。
流行病学证据显示,第一代患者都与非人类灵长类和其他哺乳动物接触有关,而大多数第二代患者与家庭内传播有关,例如最近次流行中,有7名参加EBHF病死妇女葬礼的家人和朋友,因当地的风俗****惯,用同一盆水洗手而染病,但是各地医院内的传播控制得较好。
EBHF的传播途径[9~10] EBV主要通过患者体液,如血液、唾液、汗液、精液、分泌物及呕吐物等,经人体破损的皮肤、呼吸道或结膜等感染,也可因未消毒的各种针头、插管和带毒昆虫叮咬、染毒鼠尿污染而传播。临床证实已从发病后39天、61天患者的精液中检出EBV。1996年在加蓬爆发的EBHF中有18例患者因直接接触死黑猩猩血液而感染。珀杜大学桑德斯等人发现EBV的蛋白质外壳[11],在生物学结构上与鸟类携带的多种逆转录病毒非常相似,据此推测两者拥有同祖性,认为鸟类也作为“嫌疑宿主”。医务人员、陪护者和现场监测人员等是主要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医护人员当初的感染率很高,占报道患者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