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潘岳诗歌研究状况.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潘岳诗歌研究状况.doc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2014/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潘岳诗歌研究状况.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潘岳哀悼作品中的“心画心声”
岳是西晋太康时期文坛上的代表人物,却又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金人元好问认为潘岳"心画心声总失真",也形成了后人对潘岳整体作品因人废文的趋势。本人选取潘岳的哀悼类作品进行观照,结合其人生经历,分析其哀悼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为潘岳人生之"心画心声",以对潘岳作品有更准确全面的了解。
潘岳悼亡诗初探
潘岳悼亡诗开"悼亡"诗题先河,对前代悼亡类诗有继承,有发展,对后代悼亡诗产生了深远影响。潘岳悼亡诗感情真挚饱满,情景水乳交融,注重辞藻雕饰,擅长运用时空意象表达细腻情感,创造特定艺术效果。
对潘岳人格的一种评价
在对潘岳的评价上应注意两个重要的方面:首先要分清前期下僚时期和后期的他,明白他人品问题主要出在其后期;其次,对他后期的人格表现,不能笼统将其完全归咎于他自身,必须考虑他所处的现实政治生活环境的影响,因为任何一种人格形态都是内外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从一种动态变化而非机械僵化的人生观出发,潘岳一生的行为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钟嵘《诗品》潘岳条疏证
潘岳与王粲诗作的渊源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词采秀美卓绝,风格凄怆忧郁,这些特点的形成与两人相似的遭遇密切相关。钟嵘还引用李充与谢混的评价,详细阐释了潘岳与陆机诗作虽然均具有辞采之美,但潘诗就内容的深刻性而言不及陆诗。因此,钟嵘称陆机为"太康之英",而潘岳仅居于从属的地位。
从潘岳《悼亡诗》看潘岳其人
潘岳的《悼亡诗》缠绵悱恻,情恸悲苦,结合诗文,分析其艺术特征,并讨论怀旧情节在诗文创作和鉴赏中的意义,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潘岳的"性轻躁,趋世利"人品和"气韵流转,辞风奔放"的文品之间的矛盾,最后对其《悼亡诗》感情的真伪作出判断。
潘岳及其悼亡诗研究
心画心声未失真——浅议潘岳及其创作
作为"二十四友"之一的潘岳,无论人品还是文品都屡遭诟病。本文试图以潘岳的人生经历为参照,通过对其作品的文本分析,探求潘岳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心态变化和创作感受,辨析其复杂、矛盾的情感诉求,力证元好问"心画心声总失真"的批评并不准确。
从“知人论世”看潘岳的人品及文品
"知人论世"是孟子重要的诗学理论,要求我们在阅读作家作品的时候既要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及其思想,还要关注作家所处的时代大环境。文章试以"知人论世"说作为理论指导并结合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第六首对历史上备受争议的潘岳人品及文品的出入问题作一个具体全面的分析。
简析悼亡诗的开创者潘岳
们常用"才比子健,貌比潘安"的说法来称赞某男子才貌双全。这句话里的"子健"是指三国时的曹植,其字子健,晋代文人谢灵运称道:
两种别样吁叹一样刻骨心酸——潘岳《悼亡诗》与纳兰容若《饮水词》各一首比较
潘岳和纳兰容若分别是我国西晋和清代的著名才子。二人都曾名满天下,却又都曾痛失爱妻。由于境遇相似,二人在悼亡诗词领域都有佳作问世。通过对其悼亡作品的两首代表作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文学式样和叙述风格方面迥然不同:一为五言诗,一为长短词;一宏观,一微观;一冗繁空泛,一平易流畅。但其对亡妻的悼念之情,都是一样的痛彻心扉。并且在悲秋主题、即景生情、以情动人、有我之境、时代之情等艺术手法上更是表现出了太多的相似性。
潘岳的个性与文风
作家的个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同作品的联系也很复杂。不能仅仅从作家的道德水准来分析其文风的形成。以潘岳为例,他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