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开平碉楼保护性规划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开平碉楼保护性规划研究.docx

上传人:cx545616 2019/8/16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开平碉楼保护性规划研究.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最终于2007年6月28日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表决,正式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5项世界遗产和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开平碉楼成功申遗与开平市政府做出的努力密不可分,自2000年开平政府启动申遗项目以来,有组织地整治、清理、规划和宣传开平碉楼工作就已经开始了。2001年8月,开平市政府委托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制订了《开平碉楼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并于2002年2月,召开了高规格的保护规划论证会,以古建筑保护学术权威郑孝燮教授、罗哲文教授为主任委员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对该保护规划进行了论证,原则通过了该实施规划;随后,又委托华南理工大学根据北大的规划制定了环境整治实施方案。此外,200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广东省开平碉楼保护管理规定》、2006年开平市人民政府颁布《开平市碉楼与村落保护管理规定》等等,这些保护开平碉楼的规定与保护规划相辅相成,有助于开平碉楼保护行动的落实。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平碉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2011年开平市决定重新编制《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规划》,目前该规划已完成初稿。在已制定的保护规划中,对开平碉楼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碉楼维修、环境整治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办法。(一)保护范围的界定 根据制定的保护规划,开平市划定480公顷的碉楼保护核心区和碉楼周围2680公顷的缓冲区为保护范围。同时规定在碉楼附近的核心区域内,工业项目基本不予以审批,缓冲区域内有污染的工业项目不予审批。核心区楼高不得超过3层、12米,而且规定每次进入碉楼的人数不得超过30人。 核心区与缓冲区的界定明确了碉楼保护的范围,碉楼的保护不仅需要保护单体建筑,而且也需保护好碉楼周围的环境,碉楼与其周围的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同构成了开平地区独特的建筑形态与文化景观。开平碉楼在申遗过程中经历了名称上的变化,最后通过的名称是“开平碉楼与村落”,村落也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因此,保护规划中的上述规定有利于保证碉楼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完整,真实地展现侨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助于克服当前许多世界遗产地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遗产地与周围环境不协调问题。伴随着开平碉楼的申遗成功,开平碉楼旅游热明显升温,游客数量的增多给碉楼保护带来了难题,突出表现在碉楼内部有限的空间与游客容量过剩的矛盾十分突出,有新闻曾报道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典型代表自力村一座精美碉楼就因为游人过多,致使墙体被磨擦破损乃至开裂。规划中对每次进入碉楼的人数进行了限制,一方面有利于缓解旅游带来的保护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游客的旅游质量,保证了每位游客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游览,充分感受开平碉楼的独特魅力。 此外,开平市政府也做出相应保护规定,例如在碉楼核心区范围内,重新兴建建筑物、栽种树木等都要经过文物部门批准;而旅游设施的建设必须离核心区20公里以外,游人参观碉楼时,必须步行进村而不能开车等等。这些保护规定有利地配合了保护规划的实施,有助于相关规划地进一步落实。(二)碉楼保护的原则与方法历史上,开平碉楼最多的时候有3000多座,现存的数量经过统计为1833座,多集中分布在塘口、百合、赤坎、蚬冈四个镇。现存的碉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