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施坦威奏鸣曲来源:环球企业家内容导读:施坦威成为施坦威之后,它如何做到“依然施坦威”?不得不说,曾是“摇滚青年”的维尔纳·胡斯曼(WernerHusmann)似乎找对了工作—自称“典型德国人”、对人好奇、热爱历史—这位施坦威欧洲公司总经理兼亚太区总裁表示“施坦威”是其最大爱好,他已将这一爱好坚持了近半个世纪。胡斯曼是施坦威在德国国内和国外出差的第一人。他认为,只有充分了解所在市场的历史和当地居民,市场才能开拓成功。1999年,施坦威北京代表处成立,胡斯曼第一次来中国。寻找代理商的过程中,典型的对话一再重复:“是否有意为施坦威做代理?”“一架施坦威钢琴多少钱?”“这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能否找到足够了解施坦威品牌和历史的人做代理。”“那一架施坦威到底多少钱?”胡斯曼说出大概价位,代理商们的反应是“不可能”。可如今,中国已是施坦威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市场。施坦威钢琴包含四个产品线—“施坦威钢琴”、“波士顿钢琴”、“郎朗钢琴”以及“埃塞克斯钢琴”。金字塔战略布局的好处显而易见:“施坦威钢琴”继续肩负品牌形象,其他品牌则利于扩大市场份额。那么,到底什么是“施坦威”?尽管不少人知晓其“钢琴之王”的声望,却未必完全了解施坦威何以成为施坦威。历程施坦威品牌的英文名并不是Steinway,而是颇具美国特色的Steinway&Sons。广泛流传的故事是:1836年,德国细木工匠海因里希·恩格尔哈特·施坦威格(HeinrichEngelhardSteinwey)在赛森自家厨房里制作了第一架钢琴。而施坦威公司则诞生于其移居美国之后—1853年纽约曼哈顿的一间小阁楼,他的名字亦改为亨利·恩格尔哈特·施坦威(HenryEngelhardSteinway)。亨利和他的儿子们致力于制作世界上最好的钢琴。1880年,施坦威汉堡工厂成立。时至今日,纽约与汉堡仍是施坦威制造的两大坐标。历史上,施坦威几易其手,虽有干扰,优雅仍在—制作一架三角钢琴耗时近1年。纪录片《NotebyNote:TheMakingofSteinwayL1037》捕捉并展现了这一过程,超过85%的钢琴部分由纯手工制作;而在此之前,经过甄选的木材平均需放置两年,以等待最佳加工状态。2013年,对冲基金经理约翰·保尔森(JohnPaulson)以每股40美元收购施坦威。这让很多人再次牵挂起施坦威“不合时宜”的生产方式,拥有3架施坦威三角钢琴的保尔森很快表示不会干涉制造部门,但会扩张全球销售渠道。简单来说,他不想改变施坦威,只想卖得更多。据施坦威考证,其钢琴于1880年首次进入中国。2014年,施坦威钢琴(上海)有限公司成立十周年,并升格为施坦威亚太总部。继纽约、汉堡之后,上海成为施坦威全球第三大营运中心。截至去年,施坦威在中国的代理商网络已覆盖33座城市,在其亚洲和全球业务中,中国业务的占比分别达到50%和10%。显然,生于德国、长于美国的施坦威正致力于让钢琴流动到中国的更多地方。体系经常有人问胡斯曼施坦威钢琴为何这么特别。重要一点,就在于著名的“施坦威系统”,其背后是128项专利。核心结构的原材料、组合方式以及制作方式对施坦威系统至关重要。“总而言之,系统是所有设计特点的汇总。”胡斯曼说,“最基本的一点是加强共鸣。这么说似乎有些理论化,但是有共鸣才能产生音调。共鸣越多,音调持续的时间就越久,钢琴的质量也就越好。”施坦威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