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说《红与黑》中,于连的爱情,实际上作者借以展示主人公性格以及当时社会心理的重点描述对象。因为于连的成功幸福既而毁灭都与他的爱情紧密联系着的。他曾有两个恋人,德·雷纳尔夫人,和玛蒂尔德。于连的两次爱情都与时代风云紧密相连,这是当时阶级角逐的一种表现形式。第一个是德·雷纳尔夫人。她是个善良的女人,一个深受宗教思想影响的妇人。她对于连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直感式的心理状态。她出身贵族,十分富有,又做了市长夫人,没有受过政治风浪的冲击。由于长期躲避在冷酷的社会关系的冰层下面,她的感情好像深深埋藏在地心的岩浆,被宗教和道德的外壳紧紧束缚着,从未向外喷发。她的丈夫早年是自由党后来又投靠保皇党,是发了财、掌了权的新贵,但又时时处于党派斗争和宗教斗争的漩涡之中,害怕失掉地位,因而把精力集中在保持权利和经营财富上。他几乎没有什么精神生活,思想浅薄,感情贫乏,对夫人非常粗俗、呆板。德·雷纳尔夫人在他家里,既无忧愁,也不快乐,从来也没有尝到过什么叫爱情。她只知道尊崇天主和生养儿女,是世人公认的娴静淑女。来自社会下层的青年于连,带着愤愤不平的反抗心理,闯入德·雷纳尔夫人的生活圈子。地心被触发了,岩浆喷泄出来,宗教和道德的硬壳慢慢崩溃,最后像火山爆发一样,震撼了整个社会。在德·雷纳尔夫人身上,一切都进行得那么真实、自然,现实生活的逻辑和爱情心理的辩证法完全统一起来了。这就是所谓“心坎里的爱情”。但实际上,于连之所以会追求她,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于连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一心只为了征服周围的环境。这一点看来于连是一个“引诱者”,而德·雷纳尔夫人则是“被引诱者”了,所以他们的爱情最终会走向失败。于连对德·雷纳尔夫人后来的确也产生了真正的感情,但开始是出于小市民对权贵的报复心理。因此,于连第一次占有德·雷纳尔夫人的手的时候,他感到的并不是爱情的幸福,而是拿破仑式的野心的胜利,是“狂欢”和“喜悦”,是报复心理的满足。另一个是玛蒂尔德小姐。这位名门望族的千金,身居巴黎高等府第,周围有的是勾心斗角的达官贵人和庸俗昏愦的公子哥儿。但因生活中缺乏新鲜的、能激发热情的东西,使她感到精神孤独、思想沉闷,时时幻想着某种英雄壮举和澎湃激情。她十分神往她的一位祖先。他曾经是皇后的情人,宫廷政变的参加者。当他的脑袋被砍下后,皇后竟大胆去要回她情人的头颅,亲自埋葬在蒙马特山下的大教堂里。玛蒂尔德崇拜这对英雄般的情侣,幻想着自己也有这样的机运。于连的到来,使她的罗曼蒂克性格得到畸形的发展。于连越是傲慢,她越是屈尊;于连越是对她冷淡,她越是热烈。她认为,如果再有一次大革命,主宰社会的必定是像于连这样富于朝气的平民青年。同于连结成伉俪,既富于浪漫气息,又找到了有力的靠山。这种乖癖的心理状态,使她在爱情的追求上做出许多惊人的荒谬举动。但事实上,于连对于玛蒂尔德小姐的爱情则纯属政治上的角逐,他认为与玛蒂尔德小姐结婚可以爬上高位,青云直上,因此不惜去骗取她的爱情。他们两个人处于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最终是玛蒂尔德疯狂地爱上了于连,这是她的爱情悲剧,也是于连的爱情悲剧。于连和德·莱纳夫人的爱情始于于连的诱惑,止于德·莱纳夫人的征服;于连和玛蒂尔德小姐的爱情则始于玛蒂尔德的主动争取,止于于连的消极排拒。他曾爱过两个女人,当他一旦明白社会成功并不就是幸福的时候,他离开了玛蒂尔德小姐,而投入了德·莱纳夫人的怀抱。于连之死,含有另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