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参考公安交通控制系统投标书.doc

格式:doc   大小:8,066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参考公安交通控制系统投标书.doc

上传人:xinsheng2008 2019/8/19 文件大小:7.8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参考公安交通控制系统投标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佛山市公安局交通控制系统交通控制系统集成项目方案上海交通大学2001年12月20日系统设计方案以GIS为平台的软件集成策略GIS(地理信息系统)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是与地理坐标相联系的图形处理软件技术。这项新技术是在80年代后期诞生的。它的出现,大大拓宽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广度与深度,使得大量与地理信息相关的工作与行业,得以以更形象、直观、符合人们工作需要的方式实施信息管理,因此迅速获得应用与发展,成为当代信息化领域的前沿技术。交通信息的固有特征也就决定了人们在研讨交通信息、利用交通信息时的特殊需要,即地理图。同时,人们不仅需要文字与数字描述的信息及对信息的文字与数字的分析,而且需要图形描述的信息及对信息的图形化处理。进行智能运输系统的GIS设计,首先要对各种现有的GIS软件有全面的了解,以便能选择合适的GIS版本作为开发用的GIS蓝本。目前在我国使用较多的GIS软件有:中国地大(武汉)的MapGis、美国ESRI(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的ARC/INFO,和美国MapInfo公司的MapInfo等。GIS应用系统软件体系结构经过近40年的发展,GIS系统已从原来的带有学术研究性质的应用研究逐步走向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管理的社会化应用发展研究,并且已广泛应用于科研教育、社会生产、管理决策等各个层面和领域。与整个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相适应。近40年来,GIS系统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GIS的应用体系结构上表现为:以主机为中心的GIS系统技术应用体系结构;基于桌面PC机(微机)网络技术标准的分布式GIS系统技术应用体系结构。以主机为中心的GIS系统技术应用体系结构从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的10来年里,由于当时的计算机硬件平台主要只有大、中、小几种类型,相应的GIS系统技术应用体系结构的硬软件平台是由1台或多台主机和与主机相连的若干台用户终端构成,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数据等全部驻留在主机上。这种技术应用体系结构的特点,是系统的所有计算操作、数据存储和管理工作及终端屏幕的生成与交互都是由主机承担;用户终端不具备本地存储数据、进行本地处理及直接控制与之交互的界面的能力。它的优点是数据集中管理、数据集中度高,有利于数据的共享和安全管理。缺点是所有大大小小的数据处理任务均由主体承担,主机的任务繁杂,对主机的性能要求高,同时对主机的资源又难以十分有效地利用。以桌面PC机/工作站为核心的GIS系统技术应用体系结构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微处理技术和磁记录技术迅猛发展,PC机的功能不断增强,性能价格比迅速提高,以前只能由小型机、中型机或以上档次的计算机承担的任务,只要在一般档次的PC机上就能实现。同计算机及微处理技术发展相适应,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以PC机为硬件平台的GIS系统软件,整个GIS系统就是由一台PC机及相关的输入输出等外围设备和装载于PC机硬盘上的GIS系统软件组成。这种以PC机为核心的技术应用体系结构,把原有集中在主机上的数据计算处理、屏幕管理、用户界面生成和交互与数据维护等功能全都在用户的本地机上进行。它的优点是数据应用计算处理分散在PC机上进行,相应的数据信息也分散在PC机上,减少了对主机的依赖,工作效率提高了。原有主机(如果有的话)仅通过局域网提供数据共享和外设的共享等服务。缺点是由于数据分散存储和管理,给数据的共享和安全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受PC机存储空间的限制,对于GIS系统技术应用中的海量数据的计算处理等操作难以适应。/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Telent(远程登陆)服务、Ftp(文件传输)服务和E-mail(电子邮件)服务等面向字符服务的互连网,成为一个包含各类信息,面向各种用户的互连网。网络通信协议(TCP/IP)和文件传输协议及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采用标准的超文本标识语言(HTML),以网络浏览器为应用工作平台,用来检索和发送各种文本文件、数据表格及图形数据文件。网络化GIS主要作为特定技术,用于处理特殊数据类型,即矢量和栅格等图形数据。支持网络化通信技术标准,对于一个网络化GIS系统应用至关重要。支持TCP/IP和HTTP,就意味着网络化GIS系统能够与任何地方的数据相连,网络化分布式GIS系统技术应用体系结构的优点是在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均能提供方便的可执行进程,能有效地平衡客户机端与服务器端之间的处理负载,可以使动态地理数据的提取、分析等进程分配在服务器端进行(因为同一幅地图数据文档可能是来自不同服务器的地图数据或图层)。而空间查询集的选定、地图缩放、平移和专题地图生成等进程任务,则分配在客户机端执行。这样可以强化服务器对数据访问的响应性能,使得有更方便的方法实现与空间数据相关的应用分析。这种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的进程分布式处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计算机硬件资源的效用。而且,当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