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移动通信原理试题.doc

格式:doc   大小:405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移动通信原理试题.doc

上传人:ttteee8 2019/8/19 文件大小:40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移动通信原理试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移动通信原理试题选择1、 移动蜂窝技术的基本特征是(ABCD)oA、 基站在一定范I制内可以频率复用B、 移动台在移动屮可以进行切换C、 移动台在不同地区nJ以漫游接入D、 分裂小区可以增加系统容量2、 GSM1800收发频率间隔为(A)oA、 95MHzB、 45MHzC、 35MHzD、 25MHz3、 GSM900收发频率间隔为(C)oA、 25MHzB、 35MHzC、 45MHzD、 75MHz4、 下列中,不是移动通信中无线电波基本传播机制的是:CA、 反射B、 绕射C、 散射D、 折射5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屮,网络构成的主要实体有:ABCD(A)移动交换屮心(B)基站(C)归属位置寄存器和访问位置寄存器D、操作维护中心填空1、 多普勒效应是由于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相对运动引起的一种现彖,这种现彖会引起接受信号频率的变化,即多普勒频移或多普勒扩散。2、 多普勒频移的漂移由两个参数确定:接收机相对于发射机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3、 当电波传播过程中受到的最大损耗源源自自然或人造的阻挡物时,这种影响叫做—阴影效应或阻效应4、 三阶互调分为:二信号三阶互调和信号三阶互调_两种类型。5、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产生的互调干扰主要有三种:—发射机互调_接收机互调外部效应引起的互调。移动通信原理考试例题二填空1、 通信系统的构成要素是: 终端设备、传输链路、 交换设备2、 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技术分为FDMA、TDMA、CDMA3、 通信网的发展总趋势是向终端移动性、按需、多媒体、增值服务及个人化方向发展4、 解释短语屮文含义:BS基站、BSC罩站控制器、BTS罩站收发信机、BSIC基础识别码、ESN电子序号。5、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为组网方式,数字集群系统为 组网方式。6、 分集技术通常可分为空间、吋问、频率、极化等。7由相同频率的无用信号对接收机形成的T•扰,称同信道T扰,也称一同频T•扰。8采用蜂窝状小区来实现区域覆盖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频率再用—的目的,以便人大的增加系统容量。9高斯最小移频键控(GMSK)信号,可以采用_MSK信号的止交相十解调电路—解调,也可以采用—旁分解调方式_,_多门限解调方式_解调。10信道话务量的表征值称为_爱尔兰11在GSM系统中,多信道共用是指在移动通信网内的人量用八共同享用若T个无线信号资源。,或采用—分集技术—,用于衡量接收信号质量的性能指标取决于—载干比C/,业务信道是—用于传递用户话音或用户数据业务—的信道。,并不立即中断与原来基站之间的通信,是指—,是指—更软切换技术—,为了保证移动用户的不中断通信需要进行的信道切换称为—:—频分多址—时分多址_,_码分多址&在通信系统中,通信是双向的,是通过引入频分双工FDD,_时分双工TDD_来实现的。-,为了保证移动用户的不中断通信需要进行的一信道切换-称为越区切换。3G原理例题一1、 在十种IMT-2000无线传输(地面)技术方案中,中国提交的方案是(C)。A、EP-DECTB、CDMA2000C、TD-SCDMAD、W-CDMA2、 ITU-R/TG8-1组于1999年10月25FI至11月5H在赫尔辛基通过的五项建议草案"1MT-2000无线接口规范”中,属于码分多址的接口标准是下列(A)0A、cdma2000B、TD-SCDMAC、DECTD、UTRATDD3、 ITU提出的TMT-2000无线接口参数要求中,在车载条件下,对于电路交换、短时延数据、长吋延数据,要求的最高比特率BER为(B)oA、64kbpsB>14zlkbpsC、384kbpsD、2048kbps4、 TD-SCDMA技术,,码片速率为(A)Mcps。A、、、、、 TD-SCDMA技术的特点是下列选项中的(ABC)。A、同步CDMAB、软件无线电 C、智能天线D、适合非对称数据业务6、 CDMA系统中,反向功控可以有效克服(A)0A、远近效应 B、码间干扰C、白噪声干扰D、邻小区干扰7、 CDMA系统屮,软切换是指(AC)。A、不同基站NodeB间切换B、同基站不同扇区间切换C、不同R\C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