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2
文档名称:

【工具辅导类】学友文库大脑的延伸.pdf

格式:pdf   页数:7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工具辅导类】学友文库大脑的延伸.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7/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工具辅导类】学友文库大脑的延伸.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灿烂辉煌的电脑史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历史,就像一条永远流逝不尽的长河,总是后浪推前浪,不断滚滚向前。
世界新技术的浪潮也是如此,汹涌澎湃,日新月异。
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今天,三次由技术革命引发的产业革
命,在人们的大脑里记忆犹新。世纪中叶,英国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导
致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由手工劳作进入机械化时代; 世纪年代,以
电气技术为先导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电机、电动机、汽车、电灯、电
话纷纷问世,人类便进入了电气化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以电子、
信息技术为先导,引发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产业革命,就是第三次工业
革命。这个时期,信息、能源和材料,是鼎足而立的三大技术支柱。信息的
高度密集,人才和技术的空前开发,便是这一时期的新特点。世界各国,尤
其是发达国家竞争异常激烈,这是因为科技的进步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
区的经济发展。要想有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电脑的应
运而生和广泛应用,便是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我国拥有计算机(电脑)的个人和单位越来越多,但对于它的功
能,人们概念中只知道可以用来打字、排版、存放资料;有的纯粹供于消遣、
娱乐;更高一级的还有数据库的管理。这样,计算机功能的大部分都没有发
挥出来,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殊不知电脑可以帮你打开新世纪的大门,可以
把你带进一个五彩缤纷的新天地。
清晨,当你临窗饮罢一杯牛奶,打开电脑,你便可以获得当天你所需要
的各种信息,“双脚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在今天已真正变成了现实;当你
坐在计算机前,想查询某部分资料或解答某个问题时,电脑不仅帮你贮存,
同时帮你分析、归纳,分类整理,去伪存真;当你工作之余需要精神调节时,
电脑便是你忠实的游戏伙伴。当你和按键接触的瞬间,所产生的那种钢琴家
弹拨琴键般的美妙感受,更是妙不可言。电脑与人的交流,早已超出了一般
的意义,那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感应。
电脑,从诞生至今,只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简直令人目不暇接。毫无疑问,电脑是人类在世纪创造的又一奇迹。

电脑——本世纪的奇迹

计算机又名“电脑”。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年。它的出现标志着计算工具随着
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和世界文明的进步而跃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但你是
否知道,人类从最初的计数工具发展到现代电子计算机却经过了漫长的道
路。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祖先找到了最原始的计数工具——自身的双手,
用手指来计数。这种极为古老的计数方法时至今日仍启蒙着幼儿们关于“数”
的概念。为了能表达比个手指头更多的数目,古代人又想出了另外的计算
工具——石子、木棒、贝壳、绳结等。利用这些简单的自然界产物不但可以
计算部落的财产、人数、猎物等,而且还能保存统计的结果,这就是现代计
算机原理中存贮思想的最初萌芽。
一千多年前,中国开始使用世界上最古老、流传最广的计算工具——算
盘。而古代的算盘则是用圆石子、小木棒或金属块等排放在不同的位置上来
表示不同的数值,并据此进行各种各样的计算。那时已经有了进位的数制概
念。在以后漫长的历史中,算盘不断完善,能方便地进行加、减、乘、除四
则运算。今天,我国和许多国家仍在使用算盘。现代算盘中的一颗颗算珠似
乎还遗留着石子计数的痕迹。
早在世纪,欧洲一批数学家就已开始设计和制造以数字形式进行基本
运算的数字计算机。年, 岁的法国数学家·帕斯卡采用与钟表类似
的齿轮传动装置,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十进制加法器。这种加法器由多个圆
轮组成,每个圆轮代表一位数,每个轮面分为个相等部分,刻有~ 十
个数字,作加法时,转动圆轮,当转到处时,便自动将高位圆轮带进一格。
显然,这种加法器用纯粹机械运动代替人们的思考和记录,表示人类开始向
自动计算工具迈进。
年,德国数学家· ·莱布尼兹制成了能进行十进制的乘、除运算
的计算机。英国数学家·巴贝奇于年设计了一种程序控制的通用分析
机——差分分析机。他天才地提出了计算工具至少必须具备个基本部分,
即“输入部分”——输入需要处理的问题和相关的数据; “存贮部分”——
用以存放必需的数据和相关的信息,以便机器使用;“运算部分”——能进
行加、减、乘、除等多种运算;“控制部分”——指挥和控制机器按规定的
步骤工作;“输出部分”——输出问题处理后的结果。这台分析机虽然已经
描绘出现代计算机应具备的几个基本部分,但遗憾的是他的这种创造性设计
超越了当时的工具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虽然他为此奋斗了年,仍未能如
愿。
巴贝奇的设想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