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改良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36例临床分析.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改良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36例临床分析.doc

上传人:sanshengyuanting 2014/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改良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36例临床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改良非脱垂子宫经***切除36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改良非脱垂子宫经***切除术临床研究。方法对良性非脱垂子宫切除的患者分为改良经***(TVH)与腹式两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改良TVH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48 小时、术后病率、±16 分钟、82± ml、%、%、± 天,腹式组分别为105±16 分钟、160±32 ml、%、%、8± 天,改良TVH组与腹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结论改良TVH组子宫切除较腹式切除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排气早,术后病率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腹部不留瘢痕。真正体现了现代微创手术的优越性。
【关键词】非脱垂子宫;改良经***子宫切除术;腹式子宫切除术
子宫良性病变需行子宫切除术已成为妇科最常见手术之一,其微创手术深受广大患者青睐。随着手术者手术经验的逐渐积累,TVH技术逐渐改进并广泛应用于临床。2005 年1 月开始我院在原有腹式及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基础上,开展了改良经***子宫切除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对象
研究对象选择自2005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在我院妇科住院需行子宫切除的患者68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6 例,改良TVH,年龄32~65 岁, 岁,其中子宫肌瘤29 例,子宫腺肌病7 例。同期常规腹式子宫切除术32 例为对照组,年龄是31~62 岁, 岁。两组均选择非脱垂子宫,子宫活动度好。体积
≤孕14 周,有剖宫产史者实验组3 例,对照组2 例,有结扎手术史者实验组2 例,对照组2 例,其余均无盆腔手术史。术前经妇科检查、B超、TCT及诊刮排除***恶性病变及急性盆腔炎,***炎。两组病例选择差异无显著。
手术方法
改良TVH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膀胱截石位,手术要点如下:①缝合固定两侧小阴唇,导尿。钳夹宫颈后唇,1:12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溶液分别注入***全穹窿粘膜下以及子宫膀胱间隙和膀胱***间隙,使局部粘膜稍水肿为度[1]。电刀切开前、后穹窿及环形切开宫颈旁***粘膜,深达宫颈筋膜。②分离膀胱宫颈间隙及子宫直肠间隙,方法与苏应宽介绍的方法相似[2]。剪断膀胱宫颈韧带,上推膀胱。③紧贴宫颈切断双侧子宫骶主韧带,暴露术野。打开前后腹膜反折,进入腹腔,暴露子宫动脉主干,钳夹、切断子宫动、静脉,缝扎2次[3],一次钳夹、切断子宫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输卵管峡部,缝扎2 次。④取出子宫,本组实验有16 例子宫大于孕10 周,先将宫颈切除,翻转子宫后剔除子宫肌瘤,缩小子宫体积后取出。子宫腺肌病3 例。切除宫颈后再将子宫体切成2 部分,分次取出。⑤1-0 可吸收线,将盆腔腹膜、***粘膜一层缝合,不留死腔。于***内填碘伏纱布止血,24 小时取出,留置尿管并保留24 小时。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
2 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术后48 小时内排气、术后病率、术后平均住院日详见表1。
组别
n
平均手术时间(ml)
术中平均出血量(ml)
肛门排气时间≤48h
术后病率
住院时间(d)
n
%
n
%
新式TVH
36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