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普通X线、CT、MRI对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分析.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普通X线、CT、MRI对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分析.doc

上传人:crh53719 2014/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普通X线、CT、MRI对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普通X线、CT、MRI对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分析
作者:丁大明胡元清姜秀杰
【摘要】目的本文分析普通X线、CT、MRI影像学诊断方法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特点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对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方法 11例病例,分别行普通X线、CT、MRI影像检查及诊断。对这些病例进行影像分析,与病理对照。结果 11例X线表现均为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6例MRI出现液—液平面;2例CT病灶内出现骨性分隔;3例CT表现骨皮质中断,骨包壳不完整。结论普通X线、CT、MRI对骨细胞瘤的诊断各具特征,对这三种检查方法认识及三种影像表现相互补充,对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提供更具充分依据。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骨肿瘤。本文搜集本院经病理证实为骨巨细胞瘤的11病例,通过普通X线、CT、MRI影像分析与病理对照。探讨普通X线、CT、MRI的骨巨细胞瘤影像表现,对这三种检查方法影像综合分析,从而为提高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提供更具充分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2007年病例11例,年龄15~ 45岁,男7例,女4例。其中有3 例诊断为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诊断为骨囊肿;6例病理证实骨巨细胞瘤。
X线机:GE 500 mA、Kodak CR 900;CT机GE公司Hispeed FX/I全身螺旋CT机,层厚、层距为5~7 mm,螺距为1;MRI:GE Singa T。
2 结果
普通X线表现 11例均为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6例呈偏心性破坏,3例为中心性破坏,2例病灶内出现骨性分隔;3例骨皮质中断,骨包壳不完整,其中3例出现软组织肿块;有明显硬化边者1例,边缘出现筛孔状骨质破坏5例。
CT表现 7例均表现为骨囊状膨胀性骨破坏,密度不均匀,呈囊实性改变,其中偏心性病变5例,中心性病变1例。骨皮质中断、破裂并形成软组织肿块者6例,骨包壳完者2例;病灶周围出现硬化边者2例,无硬化边者5例;病灶周围出现筛孔者4例;病灶内出现液—液平面上半部密度低于下半部。
MRI表现 11例病变均呈多囊的囊实性膨胀性病灶,以囊性为主。病灶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等信号,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全部患者均可见多个液—液平面,最少3个,最多7个。在T1WI上,呈液—液平面上半部信号低于下半部,在T2WI上,上半部信号高于下半部。2例病灶可见完整的低信号骨包壳,其中7例骨包壳不完整。6例出现软组织肿块或周围组织水肿。
3 讨论
普通X线、CT、MRI影像学诊断方法对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X线平片影像学表现(1)长骨骨端偏心性生长,呈囊性膨胀性溶骨性破坏,肿瘤向横径生长,其最大径往往与骨干垂直。(2)溶骨性破坏区内典型表现为囊状皂泡影。(3)骨破坏区与正常骨分界清楚,极少有硬化缘与正常骨分界处及膨胀的骨皮质侵入软组织而形成筛孔样改变。(4)高度膨胀的肿瘤可穿破部分断裂的骨皮质侵入软组织而形成肿块,表示肿瘤生长活跃,但仍属良性范畴。肿块光滑完整,范围与骨病变区相一致,有时出现少量骨膜增生[1]。
CT影像表现(1)病变呈膨胀性破坏,有骨壳包绕,边界清楚。(2)肿瘤组织CT值软组织密度,约32~110 HU,多数无钙化。还可显示肿瘤内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