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漳浦县霞南中学戴坤玉【教学设想】面临中考复习,种种事项纷繁芜杂你,常常语文复习陷入无序、无味、无效状态。古代散文,尤其是唐宋散文一直是中考复习的难点,也是重点。中考复习时间有限,想要有相对高质量的效果,我考虑了很久,最后决定从唐宋被贬文人的诗文着手(基本选自2011版《新课标》),重组了人教版初中教材的五个作品: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江雪》小学时已学过),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陋室铭》,苏轼的《水调歌头》《记承天寺夜游》,把它们做了体裁的分类合并,就有了“组诗”及“组文”的整合与比较阅读。而后引进三位作家的一组散文,以期由诗而文,由课内到课外,拓展学生的视野与品鉴能力,于是又有了一组“类文”。【复习目标】1、选择诗文,从不同角度作比较式的复习;2、整合课内外诗文资源,温故、知新、拓展。【复习过程】一、温故导入被贬谪的、被流放的官员哪朝哪代都有。被贬的原因也十分复杂,但留给人们的印象似乎唯唐宋最多,主要是因为唐宋文学作品中留有太多的贬官文章,流放诗词:王维失意唱阳关,韩愈被贬走秦岭,白居易被贬浔阳江头作《琵琶行》,苏东坡贬居黄州高唱大江东去,刘禹锡被贬“巴山楚水”之地,发出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感慨;范仲淹左迁河南邓州之时发表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情……西方人讲愤怒出诗人,中则鸣,穷而后工。 底层的生活丰厚了他们的阅历,磨砺了他们的情操,贬官的生涯锤炼了他们的意志,济世报国之心成就了他们辉煌的艺术。于是,一批又一批忧国忧民的文人,跋山涉水、泛舟踏月、把酒临风,且行且吟,他们的山水情怀,凝结成唐风宋雪,蔚然成诗、成文。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唐宋被贬文人的作品,看看他们情何以载!二、观画品诗(一)观看“独钓寒江雪”图,回顾《江雪》。1、朗读《江雪》,说说该诗的意象有哪些?意象:孤舟、千山、江雪等;中心意象:孤舟。2、诗人要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孤”:孤单——孤独——孤傲3、诗人当时是什么形象?蓑笠翁——老翁小结:此诗读之便有寒意,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诗人身在孤舟,却心怀江雪(宇宙),情以舟载,冷眼看世界,孤傲守清寒。4、背诵小诗。(二)观图,复上见赠》《水调歌头》。5、仿照《江雪》的读法,捕捉两首诗的动情点,分析他们承载情感的载体及妙处。篇名诗人形象意象意境意蕴主旨《江雪》蓑笠翁孤舟千山万径江雪寒孤冷眼看世界,孤傲守清寒。《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病树”沉舟病树千帆过万木春凄苦低沉愤懑∣高昂乐观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水调歌头》清  影明月宫阙琼楼玉宇清寒共婵娟酒后的轻狂,醒来的乐观。6、小结:独钓寒江雪,陋室听雨眠,起舞弄清影,只需一杯清茶,一张素琴,一盏薄酒,人便如天地一沙鸥。这一瞬间,所有的喧嚣与烦恼都会渐渐离你远去,剩下的是澄净辽阔的心境与旷达自适的情怀。情何以载?唯有“江船、山水与风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