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第五节 栀子豉汤类.ppt

格式:ppt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五节 栀子豉汤类.ppt

上传人:yunde113 2014/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五节 栀子豉汤类.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五节栀子豉汤类
栀子豉汤类(6方)
1、栀子豉汤
2、栀子甘草豉汤
3、栀子生姜豉汤
4、栀子干姜汤
5、栀子厚朴汤
6、枳实栀子豉汤
1、栀子豉汤
【原文】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
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76)
【词解】
虚烦:虚,非正气虚,而是与有形之邪实相
对而言。故虚烦是指心烦由无形邪热所致。
心中懊憹:是心烦之甚,自觉心中烦郁无可
名状之感。
【提要】
论汗吐下后,无形热邪郁于胸膈的证治。
【释义】
汗吐下后,表邪内陷,若与有形之物如水、痰饮、宿食、淤血等相互搏结而致烦者,称为实烦,而本方所治之烦,热邪并未与有形之邪相结,只是无形之邪热留扰胸膈而蕴结不去, 故
称为“虚烦”。本证之轻者,可见“心烦不得眠”,
重者则见有“反复颠倒,心中懊憹”。
懊憹之状,刘河间在《伤寒直格》中比喻为象服用巴豆或草乌之后那种的心中不适。出现心中烦郁无奈,莫可名状,卧起不安。
《伤寒论》中栀子豉汤的适应证候:
1、热扰胸膈,胸中窒塞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
豉汤主之。(77)
2、热扰胸膈,心中结痛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
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78)
3、热郁胸膈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
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
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
针,心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
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
胎者,栀子豉汤主之;……(221)
4、阳明病下后,余热留扰胸膈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
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
栀子豉汤主之。(228)
5、下利后,热扰胸膈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
宜栀子豉汤。(375)
【治法】
清宣郁热
【方药】
栀子十四个——苦寒,体轻上浮,既可
清宣郁热,又可导热下行;
香豉四合——气味轻薄,既能解表宣热,
又可和降胃气。
二者相伍,清中有宣,宣中有降。
先煎栀子取其味,后纳豆豉取其气。
【临床应用】
1、肝炎、胃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等属于胸膈郁热者。
2、郁热胃痛: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属郁热在里,症见胃脘疼痛,口干便燥,舌红苔黄,可加入小陷胸汤。
3、郁热心烦不眠:由神经官能症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症见胸中满闷,烦乱不宁,夜卧少寐,口燥咽干等症,加生地、百合、枣仁、麦冬。
4、郁热呕恶:症见身热不退,虚烦卧起不
安,呕吐苦水或欲呕不得,恶心难耐,胸脘
痞塞,脉数舌红,可加竹茹、陈皮之属。
5、小儿肺胃蕴热:症见口疮舌红,或牙龈
肿痛,便燥舌红者,本方合竹叶石膏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