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6
文档名称:

传媒专业留学推荐信.doc

格式:doc   大小:72KB   页数:10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传媒专业留学推荐信.doc

上传人:1294838662 2019/8/23 文件大小:7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媒专业留学推荐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传媒专业留学推荐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传媒专业申请经验谈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申请经验谈摘要:本文整理了一位网友所写的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申请经验,供学生们参考。哥伦比亚大学新闻专业绝对算得上“牛”,很多传媒人都十分青睐这所院校,而对于一般申请者来说,是否高不可攀呢?本文整理了一位网友所写的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申请经验,供学生们参考。哥伦比亚大学新闻专业确实是金字招牌。下面阐述哥伦比亚大学的招生、培养模式、毕业前景三块内容,对总结了一些申请建议,或许看完后,你会觉得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记得以前在论坛上看,关于新闻类申请的帖子少之又少,好不容易有一个,还是告诉你新闻有多难,学到一半要转学的。沮丧之余,差点转了别的专业。因此,此贴目的旨在鼓励有更多的后来者能到墙外面来读新闻,这样对于国内媒体的更新换代,也有裨益。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如何招生昨天见到了一个假期没有见面的教授Dale,他刚好在办公室里看新一轮的申请材料,便向他了解一下新闻学院的招生过程。学院内的几乎每位教授都会被分配一定数量的申请材料,每位申请者的材料都会经过三个教授同时查看。首先,每位教授将独立阅评诸位的材料,其次,每位教授再将初步遴选出来的申请人在委员会上共同讨论,最终确定要哪个不要哪个。教授的评选,一般都会很负责,因为“谁都不想教无聊平庸的学生”。你把他们搞进来了,就要负责到底。以Dale为例,他在每份申请材料上几乎都要花1-2个小时。(一套完整的哥大ms材料有表格、3封推荐信、2个essay、1个writingtest和国际学生的toefl成绩)。他说,自己心目中好的申请人,能让他感觉到“smart”“passionate”。太书呆的不可以,因为这一行要跟很多人打交道。我说,申请文书是软的东西,不是有可能做假吗?Dale说,有这么多材料综合在一起,做假肯定是会被发现的——essay别人帮你写得再漂亮,还有一层writingtest兜着呢。这几年学校招生国际化趋势渐强,概因美国学生能力稍显逊色。这点我在学校所见确实如此,相比经历简单的美国同学,很多国际学生都魅力十足。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培养模式”与大多数美国的传媒专业一般两年的课程设置不同,哥大的新闻项目MS只有10个月,MA9个月。这样的设计是因为,学校招收的对象不少是已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新闻人。这帮人并没有多少时间愿意在学校里混,因为这个行业更像一门技术,不是学术,不是用时间泡就能泡出成果来的。如果真的有想往深度方向拓展的,你也可以在MS的基础上继续申请MA,这样综合起来也是差不多2年的program了。所以可以想见,哥大这个program,肯定不会有什么理论的东西(主要指MS),大部分时间就是操作操作再操作。教授与学生的关系就像newsroom里的编辑和记者。我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在纽约街头乱窜了。每一天都会为新的选题发愁,找人,写作,编辑,成稿,再进入下一轮选题,再循环。这是一般的流程。第一学期是基本的采写能力训练+技能选修+特色选修+新闻伦理法律商务历史的打包课;第二学期则更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seminar+workshop+elective。课程都选择介绍都在网站上可以找到。这些课程的内容,可以想见,是完全建立在美国价值观上的,与我们的体制几乎完全不相容。这也是很多同学问的:学西方的那套,国内媒体生态如此,你回来可以用吗?这是个稍加思考就可以破解的问题。因为来到哥大新闻学院的前提假设是,你在国内已经是个有潜力的记者了,你知道在国内可以如何做新闻,写新闻,不是来这从零开始学。更多的是如何看待和观察这些东西方的这种“不同”。如果把新闻看作学科,则需要学****他们如何严谨地设计教学体系;如果把新闻看作行业,则要观察他们的专业主义到底是个怎么回事。另外,我也相信,世界上所有新闻人的最高标准都是相似的,就是对真相事实的表达,对权力的社会监督,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等。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社会环境的不通,国内新闻人的追求甚至更强于美国人。写到这,你或许会问,都靠自己写作,自己观察,那交那么多钱都飘哪了?正是这样,所以选择之前更要考虑清楚。这里提供的是一个条件完善的环境,以及充沛的资源,但是如果自己没想好怎么去用,就会浪费钱浪费时间。比如那些教授,一个个活生生的普利策杵在那里,可是你就是不知道能跟他说啥,最后也就是见面howareyoudoing一下。地处纽约,哥大jschool优势在于除了文化多元,还在于这里还是传媒之都,授课者不能说全是业内的大师级人物,但在电梯里碰到普利策奖得主(Dale就是其中一个)是稀松平常的事。初听这谁谁谁是NYT,N,ABC什么的,总觉得牛得不得了,现在真是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不是因为****惯成自然,而是你换个角度想,在国内某大学稍好的新闻学院,tv的资深记者来讲个课,有什么大不了的么?所以不是他们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