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1例无名高热的中药治疗心得.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例无名高热的中药治疗心得.doc

上传人:ttteee8 2019/8/23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例无名高热的中药治疗心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例无名高热的中药治疗心得摘要:温病湿热证在临床屮极为常见,在屮医急性热性病屮湿热证是具有特殊规律的一类证候群,其治疗方法亦有别于其他类型发热症,笔者应用清热燥湿与甘温除热法结合治疗1例无名高热证属温病湿热证,取得良好的疗效。关键词:湿温发热清热燥湿与甘温除热法屮药治疗【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47-01患者刘某,女,49岁,从事脑体结合之工作。一天在工作中,突然寒战高热,量体温39・5°C,当时虽无头身痛,鼻塞流涕等外感症状,但自己认为是感冒,随服两片去痛片,体温降至正常,半日后又寒颤高热服解热药,热不退,反而增高,之后去市级医院住院,化验各项指标正常。住院20余天用各种退热药均不能退热,用激素加g,汗出如雨,身凉热退,但患者烦躁异常,汗止立刻高热更重。转院至省级医院住院,各项检查止常,未发现异常病灶。医院当时给益保世灵静点,〜38°C,第7天又出现寒颤高热,此后诸药不效。转至北京协和医大医院免疫感染科住院3个月,利用CT、彩色多普勒、结肠镜、腹腔镜各种检查及各项化验仍没有明确诊断,用诸多药物治疗均不理想,最后本人要求出院回家。來我科就诊时,患者不能自理,高热已过半年,〜40°C之间徘徊,每天有3〜4次不定时寒战高热,~,开始自行出汗,大汗淋漓频频不断,头部、上肢、胸部汗多,下肢不出汗。患者意识清楚,略显烦躁,皮肤対外界冷热感觉不明显,自觉胸膈灼热如焚,唇焦口燥口渴喜热饮,四肢疼痛难忍。查:面白无华,舌胖大,苔黄厚粗糙脉洪大。看:患者有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脉洪大。符合白虎汤症,于是用3剂白虎,患者体温略降再续用此方,患者又恢复高热。三诊再细问,病前患者工作环境比较阴冷,有很劳累。查:舌苔虽黄糙,但略显粘腻,舌体胖大而有齿痕,脉洪但确无力,细致观察辩证认为此患为温病湿热证。温病湿热证在临床中极为常见,泛指外感热病中属于湿热性质的温病。包括湿温、暑湿、伏暑、湿疟、霍乱等,这类温病按病证性质分类均屈于湿热类。凡地理气候环境比较潮湿炎热的地区,如岭南地区、沿海地区,由于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雨水充沛,易致地湿上蒸,则本病尤为常见、多发。而近年来随着牛活水平的提高,牛活节奏加快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由于过食肥甘、多逸多劳者增多,这些可致脾气受损,阳气阻遏,湿邪内生的情况H益普遍,与湿热有关的疾病更呈明显上升趋势。而随着人口密度大幅提高、流动性增大,有利于与此相关的蚊、嚇、鼠等疾病传播媒体及病原体的生存繁殖,致使各种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病毒感染性疾病高发。[1]清代薛生白《湿热病篇》著“温热之邪,从表伤者,十之一二,由口鼻入者,十Z八九[2]“邪山上受,直趋中道,故病多归膜原在中医急性热性病中,温病湿热证是具有特殊规律的一类证候群,临床上常以身热缠绵,胸月完痞闷,身重体倦,小便短而黄赤,口渴不引饮,舌苔黄腻,脉象濡数为主症。温病湿热证初起多见湿热阻遏卫气,湿重于热,进一步则湿热困阻中焦,呈现持续高热,汗出不退等热重于湿表现,其最典型的特征是湿热留连气分,病势缠绵[3]。木患为例,湿热壅盛,湿热内蘊交蒸于里,气机不利,而致高热,热则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