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蒙田随笔集赵雅芳 20140801969 法学院知识产权法 2014级法六班尼采曾说:“这样一个人的存在使人倍感活在世上的欢欣。”这个人指的就是蒙田。蒙田是十六世纪文艺复兴后法国最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家,在散文方面颇有建树,独树一帜。从1572年到1592年的20年岁月间,以对人生的独特体味和深刻观察,以及对白身经历和灵魂的演变历程记录,陆续写出了《蒙HI随笔集》这部举世瞩目的散文集,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而《蒙田随笔集》、《培根论人生》、《帕斯卡尔思想录》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蒙田是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冷峻的观察家,他笔下的人物事件揭示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其深度和广度不逊于哲学家;但又是可感可知的,活泼生动,幽默风趣;总是从事物的正反两面去探讨,从更透彻明白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德利尔说:“蒙田善于像哲人那样讲话,像朋友那样谈心。”《蒙田随笔集》中蒙田从不同角度论述分析了各种各样的事物,如忧伤、撒谎、恐惧、心态失衡、相貌、人性无常、死亡等等,看完该书后,我决定挑其中的某儿篇印象最深刻的来讲述我个人的看法和感想。论忧伤篇中,康比译曾问鲁萨梅尼:“有人为什么不为儿女的不幸而悲,倒是为朋友的不幸大悲?”答曰:“丧友之痛,痛于言表;丧亲之痛,无法可表。”意大利人称忧伤为邪恶,因忧伤从来都是一种有害的品质,总是和空虚、懒惰、懦弱卑小搅在一起,但世人却老爱将忧伤挂在嘴边仿佛披上了诸如智慧、道徳和良心之类的华丽外衣就会显得与众不同。人之一生是不幸的人生,苦痛忧伤十有八九无法逃脱,与其充满绝望充满忧伤地被迫面对,倒不如理性地往好的一面去看待。论恐惧篇中,蒙田列举了多个古代西方因恐惧而失败甚至毙命的例子。老子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当一个人无法看透生与死的本质时,就会被恐惧与懦弱控制。叔本华曾说:“人类最大灾祸便是死亡的威胁;我们最大的恐惧来自对死亡的忧虑。但倘若我们因惧怕死亡而惶惶不可终日,为这短暂的时间而太过忧虑,为白己或他人的生命濒临危险而大感恐惧,实在是再愚蠢不过的事。”所谓海德格尔式的向死而生,然而,伊壁鸠鲁斯是这样定义死亡的:“死是与我们无关的事情,因为我们存在时死亡不会降临,等到死神光临时,我们就乂不存在了,即使丧失了什么,也不算是灾祸。”深刻领悟参透这一点后,我们就能明白,恐惧只不过是我们大脑盲目的意志产生的一种冲动,剥夺了我们本身的理智,进而变得无法自控。因此,我们要学会好好控制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论心态失衡篇,圣经“要常存忍耐”。蒙II在文中这般说道,心灵便是如此,一旦失算就会心智大乱,倘若找不到发泄的对象,就会自怨自艾,自我折磨。当灾祸突然降临时,我们总是会变得心智大乱,手忙脚乱,把心中怒火一股脑地发泄在他人身上,而不是冷静下去从自身的角度去思考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这种不理智的做法的后果往往是伤害了我们身边关心我们的人。论相貌篇,有着高贵品质与伟大灵魂的苏格拉底,却是容貌丹陋。西塞罗对反常的丑陋和四肢的畸形是这样评价的:“灵魂放置于什么样的身体对灵魂至关重要,身体的多种作用可使心灵敏锐,其余的作用则使心灵迟钝。”确实,止如坎特库尔斯把美称作短期的专横和柏拉图称其为自然的特权,美先声夺人并引诱我们,影响我们的判断力。但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