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数码打样技术的操作规范化管理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数码打样技术的操作规范化管理方案.doc

上传人:j14y88 2019/8/24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数码打样技术的操作规范化管理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为了保证打样样张色彩的稳定性,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对打样环境以及操作规程做出规范化的管理。这是因为数码打样中输出样稿色彩受到纸张、墨水、打样设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外界微小的变化,就能对某一材料或设备运行产生影响。为了降低这些因素的影响,在总结生产经验及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是准确观察、测量原稿、打样样张和印刷品颜色的前提。(1)采用标准光源目前国际公认的观察反射样品的标准光源是5000K(D50)或6500K(D65),它在可见光谱范围内(360~750nm)具有红、绿、蓝三光区能量近乎相等的特性,能较好再现颜色外貌。D50为观察幻灯片、原稿、样张和印刷品的标准照明光源,显色指数应在95以上。(2)营造标准观察环境环境色和背景色的彩度越小越好。环境色指的是工作者周围的颜色,背景色指观察印刷品背景的颜色,两者均要求为中性灰色,即孟塞尔明度值的中性灰。另外,应选择昼夜照明没有变化的工作环境。如果工作区有窗户,应使用窗帘使光线均匀暗淡下去,而且还要避免将工作区设在有强光照射的地方。 ,人们往往忽视了温湿度对纸张和墨水带来的影响。温湿度不同特别容易造成纸张含水量、纸张尺寸和表面强度等方面的变化,同时对打样过程中墨水的干燥也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地域广阔,南北方气候环境差异较大,北方较南方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考虑到工艺要求和节能等多方面因素,一般控制温湿度的范围为:夏季:26~30℃,>,60%~65%;冬季:16~20℃,45%~50%;春秋两季:21~26℃,53%~58%。 ,建议使用所选用打样系统建议使用的纸张类型,这样更容易取得较佳的打印效果。此外还应注意保证数码打样效果正确反映印刷效果,前提是保证纸张和墨水与数码打样机相匹配,并确定对印刷特性的模拟是符合要求的。 。特别是在打印头或墨盒更换之后,打印的同一色标的色彩浓度会改变,导致不同的打印结果。可在打样之前做一次数码打样机喷嘴检查,确保喷嘴没有被堵住。如果更换打印头或者墨盒的话,要对数码打样机执行基本线性化。而且要定期对数码打样机进行线性化,确保数码打样机保持稳定的色彩再现特性。 ,因为墨水和纸张会随时间迁移发生相当大的变化。其中墨水的属性在打印后的几个小时内变化很大;打印纸张虽具有一定的色彩稳定度,但通常只是在一周之内,且常温、常湿条件下色差值小于1NBS,这些变化虽对观察效果影响较小,但对系统测色的色差评价会有误导。 ,将打印输出的样张放在一张白纸上。这是为了防止桌面颜色在分光光度计的照射下透过样张显现出来,从而影响色彩测量。测量过程中,操作仪器应讲究平稳而准确,每次测量后要等测量过程中止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且不可过急。如果测量操作不规范,速度不均匀,时快时慢,会影响测量结果。测量过程中注意不要划伤打印色块,一般色彩测量要重复几次,如果划伤了色块,那么就要重新打样输出,既增加耗材成本,又浪费时间,降低工作效率。柿脉蚂冀虑哀韩迅今皿众阔静虏盛滞恼泡印渭将因镇楚争罗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