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文档名称:

合肥李鸿章故居导游词.doc

格式:doc   大小:40KB   页数:4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合肥李鸿章故居导游词.doc

上传人:1294838662 2019/8/25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合肥李鸿章故居导游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合肥李鸿章故居导游词李鸿章故居位于合肥市淮河路中段,是合肥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名人故居。下面是学识网带来的合肥李鸿章故居导游词,仅供大家参考。篇一:合肥李鸿章故居导游词尊敬的各位团友:欢迎大家来到位于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中段的李鸿章故居李府,参观游览。李府,建于19世纪末。由于李氏兄弟6人均身居高位,聚族而居,深宅大院覆盖了繁华的淮河路半边,从而被老合肥们称为李府半条街。可惜现在保存下来的李鸿章故居仅仅只有当年的十二分之一了。进入故居,穿过门厅,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便是前厅,厅内陈列了与李鸿章有关的各种图片、资料和实物;那么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近这位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李鸿章,字子黼,号少荃。安徽合肥人,24岁考取进士,历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北洋通商使;他编练淮军,倡导洋务运动,建立了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北洋水师,开创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军事和民用工业。但是李鸿章也代表清庭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如:《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等;其中《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我们泱泱中华正式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李鸿章也在这样的忧愤交加中病逝于北京贤良寺在其临终之际曾著有一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李鸿章去世后,荣葬故里,清庭赐谥号文忠。在其逝后,著名维新派人物梁启超曾说到: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而李鸿章在其自传中是这样自我评价的: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中日甲午风云却让其一生事业扫地无余他形象的将自己比作晚清这座大破屋子的裱糊匠,只能将其外表装饰的光鲜一些,但是这座破屋又怎么能经得起暴风骤雨的侵袭呢?简单的了解了李鸿章的生平,接下来请大家随我到中厅福寿堂去看看。这座福寿堂是现存江淮地区最大的晚清私人住宅厅堂。其堂高9米,每扇槅门上的圆形寿字,皆由五个蝙蝠图案拼出,寓意福寿双全。中间挂的是《松鹤延年图》,寓意延年益寿。在福寿堂的后面还有走马楼,因为此楼是李府女眷居用的,故又称小姐楼。在参观完了李鸿章故居后,请大家乘车,我们再一同前往李鸿章享堂去看一看。现在我们便已经来到了李鸿章享堂。大家请看这座牌坊,上面刻有的钧衡笃祜四个大字,这是李鸿章70寿辰时,光绪皇帝御笔所赐。享堂内还有一件见证着我们民族屈辱的血衣,这件血衣便是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后,赴日谈判遇刺时身穿的黄马褂悲哉!痛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伟大的中华民族必将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篇二:合肥李鸿章故居文章李鸿章故居位于淮河路中段,坐北朝南,气势宏伟,晚清建筑风格,占地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是合肥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名人故居。199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9月27日正式对外开放。李家的祖先由江西迁来合肥的肥东,自李鸿章这一代起开始发迹。李鸿章兄弟六人,他排行第二,其余五人也身居高位,在当时非常地显赫。他们聚族而居,深宅大院可以覆盖淮河路中段的半条街,时称李府半条街。李鸿章故居,仅为其中一部分,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布局整齐,结构严谨,雕梁画栋,精美豪华,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由南向北依次分为大门、前厅、中厅,三进为二层阁楼,后两进楼下有回廊相通,楼上装有美人靠回廊相连,俗称走马楼,因供李氏家眷居住,又称小姐楼。故居复原陈列用大量的珍贵图片与实物展示了李鸿章风云变幻的一生,由这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身上,揭示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鲜为人知的苦难、曲折而又悲壮的历程。历经百年的风风雨雨,李府依然保留独有的风貌。改革开放后,合肥市政府对李鸿章故居采取保护措施,在原地修复重建,成为现在大家看到的模样,只是现存规模已不到原来的十二分之一。故居自南向北依次为门厅、过厅、中厅、小姐楼!篇三:合肥李鸿章文章介绍李鸿章(1823-1901)字子黼,号少荃,安徽合肥人。是近代历史上一位颇具争议和个人魅力的晚清重臣。道光三年生于安徽合肥,24岁中进士,后以合肥地区的团练武装为基础,组建了淮军,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庞大的淮系政治集。他参加***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60年代初,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今南京)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1870年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开始进入权力中枢,并参与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清末权势最为显赫的封疆大吏。在其任内,兴建了大批近代企业,创办北洋海军,派遣留学生等等,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首轮浪潮。对外奉行内须变法,外须和戎的外交方针,但由于国力限制以及自身认识的局限,使得和戎外交大多以失败告终,李鸿章被迫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1901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