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走近网络课常州博爱小学张蔚【摘要】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何正确、科学、艺术地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让这些技术完美地与课程整合在一起,是我们所讨论的热门话题。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传统教育、网络教育两个平台呈现在广大教育者面前,如何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成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一直以为语文课主要靠语言表达,不借助网络也可以完成。但经过近几年的多媒体教学实践,可以感受到网络的神奇,领略网络的魅力。应用信息技术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会使语文课更有魅力,也更完美。【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教学环境对于任何人来说,做什么事情都希望能够力求完美。我们的课堂也是如此,一堂知识量涵盖丰富的课不仅能让学生兴趣盎然,更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面对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环境,网络课悄悄地走近了我们的课堂,为传统的课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作为教师,我们在努力地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立体、互动、丰富的学习资源,实现课程的开放性,最后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感受文学形象,领悟作品艺术价值。我们拿语文课堂教学为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对几十名学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通常是单一渠道,辐射范围极其有限,课堂效率大打折扣。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的局限,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覆盖面积极其有限,师生之间很难实现课堂以外的即时辅导、教学互动。网络课的应运而生成为了课程整合最完美的体现。下面让我们从一堂语文网络课中感受一下整合后的完美。一、具体案例的教学设计课文《动物的互惠互助》,班级:四年级四班。(一)课程描述本课是在网络环境下完成的,教师及学生每人一台电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对该课文进行学习。(二)教学目标其一,投入广阔的生活空间,而不是拘泥于狭小课堂、有限的教材,使学生能从生动鲜活的动物的互惠互助现象中观察、思考和感悟互惠互助的重要性。其二,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主动的、合作的探究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其三,指导学生了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并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信息获取、存储、加工和处理等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三)教学难点了解蜜獾和导蜜鸟、海葵虾和红海葵、鳄鱼和千鸟互惠互助的事。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四)教学过程1、看《动物世界》的片段。(短片的内容既有动物间的互相竞争也有动物间的互惠互助)2、学生理解“互惠互助”的意思3、学生打开书本,仔细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介绍了几种动物间的互惠互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4、学生简单介绍三种动物间的互惠互助5、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最感兴趣的动物间互惠互助的故事,通过仔细读课文、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相关资料以及网上查询等方法全面了解这些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