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项目绩效评价报告附件1-3:省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计量检定、监管经费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福建省范围内贯彻执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和政策,起草有关计量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统一管理全省计量工作,负责推行法定计量单位和国家计量制度,负责管理计量器具及量值传递和比对工作,负责规范和监督商品量和市场计量行为,负责全省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 (二)项目基本情况(包括立项申报情况、项目涉及范围、主要内容和总体目标)2015年,省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1125万元。主要用于2015年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部分计量器具免费检定、计量器具监督抽查、定量包装商品监督抽查、量值比对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安排经费550万元,主要用于1、电磁兼容测试系统,2、钟罩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3、微小流量标准装置,4、低频振动标准装置,5、臭氧检测仪检定装置等5项。部分计量器具免费检定安排经费270万元,用于福州市城区和马尾区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的计量器具和集贸市场衡器。计量器具监督抽查经费70万元,主要用于计量器具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定量包装生产企业商品量监督抽查经费199万元。量值比对经费16万元,用于组织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和授权机构开展量值比对。总体目标:各项资金能100%及时到位,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计量器具免费检定、计量监督、量值比对能够及时有效进行,并产生相应的投入、产出、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二、项目实施基本情况(一)项目的组织管理情况(包括项目执行情况、采取的纠偏相关措施、项目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严格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对全省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制度建设、内部管理、检定质量、公正性建设、信息报送等方面进行考核管理,提高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检定水平,按照年初制定的计量器具以及定量包装商品监督抽查计划,对监督抽查任务进行分工,明确重点监督抽查产品、承检机构、抽检流程、结果报送等要求,提高监督抽查的针对性、有效性,从而提高专项经费支出、使用的有效性。根据《福建省省级计量监督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质监系统计量基础工作,规范省级计量监督经费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资金使用范围和补助方式、资金申报、审核和拨付情况、资金监督与检查等方面严格按照管理办法中的细化规定执行。(二)项目财务管理状况(包括项目总投入情况和实际支出情况、资金到位情况、资金使用合法性、合规性等)2015年计量检定、监管项目总投入1125万元,9月份前资金全部到位。实际支出1125万元。承担项目的计量技术机构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会计核算,真实反应了收支情况,严格核算各项检验成本费用。会计基础工作较好,各项费用申报、审核、审批、划拨手续完备。三、项目绩效分析(一)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按照省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局的实际,组织相关人员根据我局的综合情况选用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认真进行核实和考评。该项目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和比较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财政绩效评价的核心基础和工作依据,可以把绩效概念具体化为可以计量的一系列指标,较为客观地体现了绩效评价主体对绩效的理解和追求。计量检定、监管经费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的相关文件,按照一定的原则,体现计量检定、监管资金管理、反映计量检定、监管经费支出绩效而形成的一系列指标的集合。绩效评价小组在财政厅自评工作文件指导下,深入探讨和研究,并经过多轮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了《2015年度福建省级计量检定、监管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整个绩效评价体系包括三个一级指标(投入、过程和产出与效益),每个一级指标又分别设置若干个二级指标从不同方面来反映一级指标,这些二级指标有的是具体客观指标,可以用相关的指标数据测算得出,有的是综合性主观指标,需要细化为具体内容来体现,指标体系共设置11个二级指标。每一个二级指标下设27个三级指标,并设置了得分权重和详细的评分标准,根据2015年全省财政计量检定、监管经费支出实际情况,对每一个三级指标进行自评打分,然后对各级指标得分进行加总,得到绩效评价总分。指标的具体设置情况如下:①“投入”主要体现时效情况、项目立项情况和资金落实情况。例如,项目实施事件与计划时间的差异情况;绩效目标合理性、绩效指标明确性、绩效指标完成率、项目立项规范性;成本控制率、资金到位率、到位及时率、资金使用率等项目投入情况的指标。②“过程”主要体现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和会计信息管理三个方面。重点考核管理制度建立情况、相应的配套支撑条件、过程监管情况。如管理制度健全性、制度执行有效性、项目质量可控性;管理制度健全性、资金使用合规性、固定资产专人管理情况、固定资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