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P51-52页。(厘米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4、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测量的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软尺、卷尺等 学生:尺子、铅笔、橡皮、曲别针、小棒1根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小课桌,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课桌的面是什么形?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样摸一摸桌子的长,用手比划一下桌子的长。 那除了我们能用手比划桌子的长,你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课桌有多长呢? 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量?师:说一说你用什么工具量的? 师:共同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长。量的结果是多少? (预设如下) 1:我用手量的,有5个手掌那么长。2:我用书量的,有2本半书那么长。 3:我用铅笔量的,有3枝铅笔那么长。4:我用尺子量的,有4把尺子还多一点那么长。   „„ 学生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  为什么同样的桌子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小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吗?  尺子。(教师出示实物直尺。)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认识尺子: 出示课件尺子图: 观察尺子,你看到了什么?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两个人比一比,数字0到数字1之间的1格,是不是一样长? 2、认识厘米 这1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厘米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cm表示。指导看书体会一厘米的长度。 帮助学生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尺上还能找出这样的一厘米吗? 3、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曲别针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 (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曲别针的一端,看曲别针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曲别针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曲别针,再轻轻地抽出曲别针,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③练一练。 判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   :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4、认识几厘米 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0刻度到3刻度是几厘米?从0刻度到4刻度是几厘米?从2刻度到5刻度是几厘米? ②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 5、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1)引导示范。(课件) 师:怎么正确地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呢?我们来大屏幕。首先,我们要找到0刻度,把笔的一端对准它,另一端对准哪个数值,再把它读出来。谁来说一说这支铅笔有多长? 学生看大屏幕,说出三角板的高度,菱形纸的长度 (2)学生试量小棒的长度 6、量一量、画一画。(1)量一量书上的线段有多长。(2)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三、利用新知,动手实践 1、估一估、量一量。拿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