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关于创建文明城市的探索与思考.doc

格式:doc   大小:41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创建文明城市的探索与思考.doc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19/8/28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创建文明城市的探索与思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创建文明城市的探索与思考关于创建文明城市的探索与思考[中共三明市委文明办江祖芳]        2011-07-2117:25:00        近年来,我市以“共建共享和谐三明”为主题,围绕中心,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从解决民生问题、提高市民素质入手,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聚集合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为三明在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中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智力支持、道德支撑和环境保障,第四次荣获了“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荣誉称号。一、近年来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成效近年来,我市创建文明城市的成效,最突出的体现在“五个着力”: ,构筑和谐三明市委、市政府把“共建共享和谐三明”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题,专门召开全市动员大会进行部署,着力民生、着力民心,重点推进“三项共建”。一是“五扶”共建。深入开展“九联一体化、服务千万家”活动,组织各行业和各级文明单位率先示范,主动与特困家庭结对济困,把治穷与治愚、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做到“五扶”(生活上扶贫、精神上扶志、智力上扶学、发展上扶技、工作上扶业),引导特困家庭自强自立。全市40个行业和2024个各级文明单位与3132个特困家庭结成帮困对子,为困难群众、弱势群体捐款捐物、助学和提供就业岗位等。二是项目共建。建立领导和部门挂钩农村和选派干部驻村任职制度,认真实施“132”计划(1个试点镇、30个示范村、200个整治村)和“五大工程”(富民工程、基础工程、素质工程、安居工程、保障工程)、“六项服务”(发展规划服务、项目带动服务、科技信息服务、公共事业服务、金融信贷服务、社会保障服务),通过开展“百龙联百村、共建新农村”和“三下乡”、“农业155”等活动,实现以城带乡、共同发展。三是山海共建。积极开展区域共建“绿色生态文明带”活动,组织宁化、建宁等五个原中央苏区县分别与泉州市的五个市(区)开展山海协作、结对共建,泉州市结对方共资助1000多万元。并组织三明各商会分别与原中央苏区县开展结对共建,推动了原中央苏区县的发展。通过开展“共建共享和谐三明”活动,使人们普遍享受到共建带来的实惠,市民对创建文明城市的赞同率达100%。 ,提升市民素质始终把提高文明市民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大力实施“三大工程”。一是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程。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按照“党政机关作表率、文明单位走前头、街道社区抓普及、学校学生是重点、农村建设树新风、行业窗口作示范”的要求,建立39个示范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实践和“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文明规范伴我行、争当三明好市民”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明风尚。利用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文化活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二是精神支柱工程。大力弘扬开明、清明、文明的“三明精神”,特别是把城市精神渗透到抗击冰冻灾害和支援四川抗震救灾中,共为灾区捐款7000多万元;广泛开展社会志愿行动,成立市社会志愿者协会,10多万名社会志愿者积极行动起来,为文明城市创建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创新援助长效机制,在市区47个社区建立“爱心合作社”,对700多户无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特困户给予除低保金外的补助,2007年9月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晚间黄金时段《360度》栏目中,深入报道我市将“爱心超市”升级为“爱心合作社”的经验做法;大力培育先进典型,郑忠华、刘惠芬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柴裕财、洪伟荣登“中国好人榜”。三是特色教育工程。构建以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阵地的“三位一体”教育网络,涌现出“二代教育工程”、“三礼教育”、“食宿改善工程”、“暑教活动”、“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督导队”、“十大教育平台”等一批典型经验做法,得到中央文明办和省文明办充分肯定和宣传推广。其中,大田四中的“村级德育工作站”荣获全国第三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三等奖,创办全省首家“流动家长学校”的尤溪县溪尾中心小学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注重利民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