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节阴茎痰核
阴茎痰核是指阴茎海绵体白膜发生纤维化硬结的一种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阴茎硬结症(又称阴茎海绵体硬结症或阴茎纤维性海绵体炎)。
其临床特点是阴茎背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条索或斑块状硬结,阴茎勃起时伴有弯曲或疼痛。又称为“阴茎结块”、“玉茎结疽”等。
临床特点
肝郁疏泄失常,气机不畅,血流滞缓,瘀阻阴茎,日久凝集成块而成本病;
脾胃失和,健运失常,则痰浊内生,循经下注宗筋,滞于阴茎,与血凝结成核而生本病;
肝肾阴虚,相火偏旺,煎熬宗筋血液,也可与痰湿互结为患而成痰核之症;
阴茎外伤,脉络瘀阻,血液凝滞也可发为本病。
病因病机
西医学认为本病是一种阴茎海绵体白膜与筋膜之间的炎性纤维硬结性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阴茎的多次轻度损伤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梅毒、维生素E缺乏、硬化性炎症、退行性疾病有关。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多发生于20~50岁的青中年男性。表现为阴茎背侧有单一的或多发的条索或斑状结节,伴勃起时阴茎疼痛及勃起弯曲,影响性交,阴茎松弛时一般无不适症状。症状严重者可引起阳痿。局部触诊时,硬结无压痛,质地如软骨。一般不伴有全身症状。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B超检查阴茎有助确诊。
临床表现
阴茎癌结节多发生在阴茎头、冠状沟或包皮内板处,溃烂后状如翻花,晚期两侧腹股沟淋巴结可肿大,病理学检查可发现癌细胞。
鉴别诊断
治疗
辨证论治
外治
内治
其他疗法
药物、手术
痰浊凝结证
血痰瘀结证
阴虚痰火证
本病疗程较长,应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疗。以化痰软坚、行气活血为总则。
避免暴力性交和酒后性交,防止阴茎损伤。
局部可以进行湿热敷。
本病较易复发,治愈后应坚持服药治疗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
预防与调护
本节完
证候:阴茎硬结逐渐增大,阴茎勃起时弯曲、疼痛,阴茎背侧可触及条索状结块,皮色不变、温度正常,无明显压痛;可伴阳痿,或排尿不畅;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或白腻,脉滑或沉弦。
治法:温阳通脉,化痰散结。
方药:阳和汤合化坚二陈丸加减。
痰浊凝结证
证候:此证多见于有外伤史者。阴茎硬结日久不消,且增大明显,勃起疼痛明显;可伴外阴坠胀不适;舌黯,苔薄,舌边有瘀点或瘀斑,脉沉涩。
治法:散瘀化痰,理气活血。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丹参、白芥子、穿山甲。
血痰瘀结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