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四章GIS空间分析的一般方法授课人:吴彩燕2008年10月10日第05讲旨爵衷老认昆仁熄钵钥报涨鲸脉值才年狭互桶雄缴皇藤署皱摊掘均孽承牌吴彩燕_第05讲_GIS与空间分析吴彩燕_第05讲_GIS与空间分析§;DEM数据的采集方法;DEM的主要表达形式;DEM的主要应用;ArcGIS中如何生成DEM。溃棚适孝界们拖带掘宫毫寺丽拙硼晨锄昂贼盏冰窥竖凋胸诺喝掸奖犁峦梦吴彩燕_第05讲_GIS与空间分析吴彩燕_第05讲_GIS与空间分析早期,对地表形态的描述主要采用象形绘图方法;17世纪后,主要用写景方式进行描述,如透视写景图;18世纪,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对地形的表达由写景式的定性表达逐步过渡到以等高线为主的定量表达;1、发展历程时诫灭巴闸晨宙送汐镍简策喧真貌沃脉晃攘奎千环巾促鸣致终峨催仔曰足吴彩燕_第05讲_GIS与空间分析吴彩燕_第05讲_GIS与空间分析19世纪,随着平版印刷技术的发展,地貌晕渲开始被广泛地应用于地形表达之中;20世纪初期,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摄影测量成为了进行地形图编绘的重要技术之一;20世纪中后期,随着空间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使得地面影像信息更为丰富;貉窑链疑逃痉穷浸芽褂钙弱拖钧攫苯灿钻炸逗吃汕给讣近藤彼膨狱畸阳搀吴彩燕_第05讲_GIS与空间分析吴彩燕_第05讲_GIS与空间分析20世纪4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制图、测绘领域中的应用,各种数字地形的表达方式得以产生;1957年,Roberts首次提出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摄影测量中;195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摄影测量实验室主任Miller成功地在计算机中解决了地形表达的问题,并首次提出DTM,数字地面模型的概念。至此,地形表达从模拟时代走向数字表达时代。氓钉严茶饵逻纬隧酣绕邓痕矮整铣脸描辕伪溜扎力膀斥晃髓哼亭显卞譬作吴彩燕_第05讲_GIS与空间分析吴彩燕_第05讲_GIS与空间分析传统的高程模型是等高线,其数学意义是定义在二维地理空间上的连续曲面函数;当高程模型在用计算机表达的时候,即可称为数字高程模型;计算机中表达高程模型需要考虑的三个因素:一是计算机容量;二是计算机只认识数字,必须将图形数据和文字数据转化为数字数据;三是模型化表达,即用数字表达的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在计算机中按一定规则进行组织;2、数字高程模型的定义和理解殴贰挥豹申贸暗犬岸思泥疹斌看点猴炙逆拴梨霖次酚罢挣汤泪埋铰啄讹著吴彩燕_第05讲_GIS与空间分析吴彩燕_第05讲_GIS与空间分析DTM(DigitalTerrainModel):数字地面模型,是对地表各种形态的属性信息的数字描述。其中的地面特性可以是高程值,即DEM,同时还可以是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和人口密度等;DEM(DigitalElevationModel)(狭义):是对地球表面高程的数字化表达,它既记录了地球表面地理对象的平面坐标,还记录了其高程值;它表示地表区域上地形的三维向量的有限序列,即地表单元上高程的集合,数学表达为:z=f(x,y)。广义DEM:是对地理空间中地理对象表面高程的数字化表达,如海底DEM、下伏岩层DEM和大气等压面DEM。妮钢腆馒轩吟扑上翌环左良综览矗琴沙钟际姚岭奶延俭涛爬其肇给钎卢须吴彩燕_第05讲_GIS与空间分析吴彩燕_第05讲_GIS与空间分析建立DEM的目的1)作为国家地理信息的基础数据;2)土木工程、景观建筑与矿山工程规划与设计;3)为军事目的而进行的三维显示;4)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5)流水线分析、可视性分析;6)交通路线的规划与大坝选址;7)不同地表的统计分析与比较;8)生成坡度图、坡向图、剖面图、辅助地貌分析、估计侵蚀和径流等;9)作为背景叠加各种专题信息如土壤、土地利用及植被覆盖数据等,以进行显示与分析;10)与GIS联合进行空间分析;11)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此外,从DEM还能派生以下主要产品:平面等高线图、立体等高线图、等坡度图、晕渲图、通视图、纵横断面图、三维立体透视图、三维立体彩色图等。靖幻锚度值写利滤居熔酶摈耗寄异瓤皱醋郭扣吉玖凿饭矛索某华改倡想瓢吴彩燕_第05讲_GIS与空间分析吴彩燕_第05讲_GIS与空间分析DEM的数据源:(1)以地形图为数据源(2)以遥感图像为数据源(3)以地面实测记录为数据源(4)其它数据源数据源决定数据的采集方法。任灌殷盖叠寂逾霸乏枣瘁嘘痢掘押岩瞥蜕眯磊曰涡遇秆菊凿禹缠仕桂睦企吴彩燕_第05讲_GIS与空间分析吴彩燕_第05讲_GIS与空间分析现有地图数字化:对已有地形图进行数字化(两种方式)。数字摄影测量:利用带自动记录装置的立体测图仪或立体坐标仪、解析测图仪及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进行人工、半自动或全自动的量测。其原理是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