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道德与法治文章.doc

格式:doc   大小:6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道德与法治文章.doc

上传人:yzhlyb 2019/8/30 文件大小: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道德与法治文章.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道德与法治文章法治教育,立足课堂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法治中国”的建设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须选择。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6年9月教育部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体现了中央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的治国理念,体现了贯彻党和国家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彰显了中华文化特色,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需求。《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价值观的教学,不是知识的教学。培育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观就是课程和教学中的“最大公约数”,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学****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以核心价值观来统领教材和教学。人们都说“少年强,则国强“。怎样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强国梦的种子呢?部编教材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国家标志、建立国家意识。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建立公民、国籍、国家的意识是模糊的,只有借助形象、直观的画面去了解、认识国家标志。比如,一年级上册的“国庆节”单元,其中附了一张北京天安门的照片,让学生先对北京首都天安门有个直观的印象。然后在“欢庆国庆”里面附了一张庆祝国庆的照片,加了图注直接告诉学生:北京是我们伟大的首都。后面附了杨利伟在太空展开国旗的图片,人民大会堂悬挂的国徽,升旗仪式等图片,让学生形象、直观的认识国家标志。在“祖国真美丽,建设成就大”中,教材展示了祖国的历史和成就的图片:y喜马拉雅山、万里长城、神舟十号发射、国家体育馆(鸟巢)等产生“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在“向革命先烈致敬”中展示:抗日英雄赵一曼、红岩儿女、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解放海南岛烈士纪念碑、革命老前辈讲新中国诞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难历程,珍惜来之不易的中国安定和发展,从小立志为中国的发展而努力献身。在“国庆活动”中,通过学校在国庆节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教材展示了举行国庆活动的图片,学生们自己动手,在分享国庆节的活动过程中,了解中国的成立历史,增强对中国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献身中国发展事业的责任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从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开始。二年级下册“我爱我生活的地方”中,引导学生作为一个中国公民,要热爱自己居住的社区,爱护社区的公共设施;尊重社区生活的人们,为社区的环境尽职尽责。在“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真好”标题下:有孩子们在唱《我爱北京天安门》的图片、奥运会上升国旗、2020年冬运会申报成功等。通过这些图片,让学生树立自己是中国人的自豪感,培养作为中国人的爱国情操,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心和责任感。部编教材引导学生初步树立规则意识。世界之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材循序渐进对学生渗透规则意识。在一年级上册“我是小学生了”单元下,听大哥哥讲《小学生守则》,知道学校的规则。在标题“守规则、保安全“下:引导学生遵守学校规则,排队守序要牢记,在教室不能跑和闹、上下楼梯守规则、玩滑梯守秩序等。了解在学校、班级的基本规则,并养成遵守规则的****惯。在二年级下册“文明小公民”单元中“讲谦让、不争抢”,引导学生在运动场上玩球时,不争抢;在图书馆看书时守秩序;在运动场所玩运动器械时不争抢。在“讲文明、守规则的生活真好”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