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进一步规范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议事规则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切实维护会议的权威,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现就局党委会、局长办公会试行会前酝酿沟通制、临时动议否决制、重大事项票决制、党政正职末位表态制、决策变更集体审议制、决策过错责任追究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会前酝酿沟通制(一)凡需要在会议上研究的有关议题,党政正职都必须在会前进行协调沟通。党委书记、局长直接提出会议议程,应在会前主动与分管领导进行沟通。(二)对拟提交会议讨论的重大议题,要事先进行深入调研,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一些政策性、敏感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还应采取听证会等形式,进行科学论证。(三)分管领导因故缺席的讨论议题,一般不提交本次会议讨论。二、临时动议否决制(四)党政主要领导在会议召开过程中一般不临时增加新的议题,如临时动议增加议题,党委会、局长办公会应予以否决。(五)如遇紧急工作议题,须经参会成员半数以上同意后方可列入会议议题。三、重大事项票决制(六)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都要经会议集体表决,做出决定。(七)重大事项议事票决实行一事一决,严格按照党委成员一人一票、无记名写票、当场记票和当场公布结果的方式进行。(八)同意票超过到会人数半数的议题,方能形成决议;不同意票过半数的,不能形成决议;缓议票过半的,应作缓议处理,待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方可提出复议。(九)凡提交投票表决事项,除需保密的内容外,应予公布,接受干部群众监督。四、党政正职末位表态制(十)凡提交会议研究的有关议题,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在参会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最后表态,按照民主决策程序形成决议。五、决策变更集体审议制(十一)已经会议决定的事项在执行中需要进行重大调整或变更的,应按照原决策形成程序进行集体讨论决定。(十二)分管局领导和决策执行部门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充分调研,说明决策变更的依据、变更的内容和执行时间进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十三)在决策变更审议通过以前,执行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原决策执行。六、决策过错责任追究制(十四)对领导干部决策失误进行责任追究主要包括以下情况:应提出集体讨论的重大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