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四则运算》教学设计《四则运算》单元教学设计一、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在一到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较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在第二学段本册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已经具备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能够较好的理解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二、教学目标1、知道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2、结合实际的生活情景,能主动探索和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3、掌握有关0的特性,知道在运算过程中0不能做除数。4、让学生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5、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2、能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3、能合理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教学难点:1、准确计算两、三步式题。2、能列出正确的综合式,并解决实际问题。3、理解0不能做除数。四、,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三步应用题。五、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课时数:10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四则运算(一)P4例1、例2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感受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熟练掌握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则运算(二)P6例3练习一1、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必要性。2、掌握含有两级运算(不含小括号)的运算顺序,会列综合式解决问题并准确计算。3、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会用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完整叙述问题的能力。带括号的四则运算P10-P11例4、例51、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准确计算三步式题。2、掌握含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计算。3、通过让学生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4、逐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和完整叙述的能力。有关0的运算P11-13例6练习二1、能熟练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通过合作学习,归纳总结0的特性。3、会利用0的特性进行四则运算。4、让学生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综合练习课1、通过在收集、筛选生活中数学信息,利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2、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方法并形成策略,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测试及分析检测本单元的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补充说明:在该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及许多任课教师的放映,较多学生对于本单元前两个课时的内容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掌握得比较好。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前两个课时进行调整压缩成一个课时,可以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增加一个专项的练习课。六、各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节 《四则运算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感受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感受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准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三、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口算】   24×5=     32÷4=       8+27=     900÷3=           60÷4=     72-44=      45×3=    85+28=【解答题】用小棒摆8个六边形,共需要多少根小棒? (二)新知学习【典型例题】 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1、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2、小组交流。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引导学生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3、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4、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并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5、教师用线段图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6、教给方法: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保证准确的解决问题。【小结】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者乘、除法,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用画线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