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文档名称: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介.ppt

格式:ppt   页数:6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介.ppt

上传人:经管专家 2011/10/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介.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介
第一节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

一、国民经济统计与宏观经济管理
微观统计:对企业单位的统计
经济统计学中观统计:对行业部门的统计
宏观统计: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统计
国民经济统计(国民经济核算):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而进行的一种统计核算,藉此从数量角度研究国民经济运行的条件、过程、结果及其内在联系。
指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经济单位(企业、事业、居
民、政府等)分门别类后形成的国民经济部门
指上述各经济单位和部门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
(生产、经营、市场交易、收支分配、消费投资
等)
国民经济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
国民
经济
宏观经济运行与管理的基本目标:
(1)适度增长(2)充分就业(3)物价稳定(4)供需平衡
能否实现上述基本目标,需要靠经济统计来测定。例如:
“适度增长”目标是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统计来考察的;
“充分就业”目标是通过失业统计来考察的;
“物价稳定”目标是通过物价指数统计来考察的;
“供需平衡”目标需通过对“总需求”与“国民经济生产能力”的统计核算来考察。
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要求:各部门比例协调、各环节相互适应
需要经过统计与核算取得大量、丰富的统计资料,
据以进行分析、判断、实施科学的管理与调控。
因此
国民经济统计(核算)是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的重要基础之一
二、国民经济统计的内容体系
现代国民经济统计(核算)是借助一套有效的方法将大量丰富的核算资料结合在一个完整、统一的核算框架之中,形成了完整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国民经济统计的要求
(1)“整体性”要求。国民经济统计必须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核算体系;
(2)“层次性”要求。国民经济统计需要形成不同层次的核算子系统;
(3)“关联性”要求。国民经济统计需要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环节、各要素、各方面的数量关系,同时还要反映出国民经济系统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科技教育等系统的交叉关系和相互影响。
(二)国民经济统计的内容
国民经济统计(核算)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全方位的描述(下图)。因此,国民经济统计应以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为主线,分别组织再生产条件的核算、产品生产过程的核算、商品流通过程的核算、价值分配过程的核算以及产品使用过程的核算。

国民经济运行图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国民经济中五个主要领域的核算显得尤为突出,它们构成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内容:
(1)国内生产与国民收入核算。围绕GDP、GNP、国民可支配收入、总消费、总投资等关键性的宏观经济指标,组织再生产过程的总量核算。
(2)投入产出核算。围绕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相互提供产品、相互消耗产品的技术经济联系,考察国民经济内部结构和比例关系,以把握全社会各部门(产业)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依存规律。
(3)资金流量核算。围绕社会资金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以及国际间的流动情况,研究、储蓄与投资的关系、资金余缺状况及调节过程。
(4)国际收支核算。全面地考察一国的所有对外经济往来,反映其衡状况,以及国际收支状况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国际经济地位的影响。
(5)资产负债核算。针对国民经济总体及其各部门的实物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以及国民财富存量组织的核算。它是关于社会再生产的财力和物力条件的核算。
这里:(1)是国民经济统计与核算的核心,着重考察一与总规模;
(2)、(3)分别从产品与资金流量两方面考察部门间的依从关系;
(4)着重考察一国与他国的经济往来与联系(流量与存量)
(5)着重从实物与资金存量方面考察再生产的物力与财力条件。
补充统计与核算:人口、劳动力平衡统计、财政信贷收支平衡统计、主要商品来源与使用平衡统计、国民经济价格统计等。
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框架
由于国民经济统计的内容非常庞大与繁杂,因此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核算形式来完成。
1、经济循环描述方式
经济循环是在分工经济下,对一个独立时期内部门之间交易活动的描述。
例如:
部门: 交易:
U=企业 Y=工资支付(国民收入)
H=居民户 C=消费品购买
B=银行 S=储蓄
I=贷款(投资)
注:该循环只描述了收入流量,
没有描述商品流量。
U
H
Y
C
B
S
I
对该循环的描述可以有:
(1)方程式(核算式)(核算表的核心):
企业部门U的方程式:
Y=C+I (收入形成方程式)
居民户H的方程式:
Y=C+S (收入使用方程式)
银行B的方程式:
I=S (资产变化方程式)
(2)帐户(簿记式)
每个部门都有相应的帐户,不同形式帐户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