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黄爱华《24时记时法》教学实录及赏析
                                          黄爱华《24时记时法》教学实录及赏析
汤雪峰
    不久前,我有幸在一次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培训活动中,观摩了全时法》示范课。黄老师这节课,正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暗合了当前国际数学教学的新走向,现将这堂示范课赏析如下,以飨读者。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三年级(上册)第49~52页。
一、创设情境
师: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收视率很高的节目,老师放一段片头音乐,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节目。
(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
生1:“新闻联播”;
生2:“新闻30分”;
生3:“新闻30分”是中午播出的,不是“新闻30分”,是“新闻联播”。
师:“新闻联播”节目是在什么时刻播出?
生1:“新闻联播”播出时间是晚上7点。
生2:“新闻联播”播出时间是晚上7时。
师:(板书:晚上7∶00)同学们都认为是这个时刻,电视画面上是写着“晚上7∶00”吗?我们一起来看电视。
(播放“新闻联播”片头视频)
生1:不是晚上7点,是19点。
生2:19点就是晚上7点。
师:(板书:19∶00)19点,这是一种什么记时法,它跟我们说的晚上7点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记时法”。
师:这是电视节目预报,你最喜欢的节目是在什么时刻播出,请说给小组同学听。
师:(板书电视节目预报的时刻)谁愿意把对应时刻写到黑板上来?
8∶50 9∶30 14∶00 16∶40 19∶00 22∶00
上午8∶50 上午9∶30 下午 2∶00 下午4∶40 晚上7∶00 夜里10∶00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常识,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都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现实生活经验。〕
二、探索新知
师:现在黑板上出现了两种记时法。这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分别给它们起个名字好吗?你更喜欢哪种记时法?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同学们。并请大家把研究的结果填在工作纸上。
[提出的一组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给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同时也很利于学生建构本节课的核心知识!让学生给两种记时法起个名字并比较这两种记时法,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学时法
( )记时法
比较: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愿意把研究的结果说给大家听?
(一学生走上讲台,教师坐在学生的座位上)
[教师跟学生换位,体现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生1:我给上面的这种记时法起名叫24时记时法,下面的叫12时记时法。我认为它们的不同是:24时记时法过了中午12点后,继续叫13点,14点等等,而12时记时法过了中午12点后就叫下午1点、2点了。我喜欢12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