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血液处理过程中的红细胞溶血溶血处理细胞红.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血液处理过程中的红细胞溶血溶血处理细胞红.doc

上传人:jemsbln680 2014/2/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血液处理过程中的红细胞溶血溶血处理细胞红.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血液处理过程中的红细胞溶血
Samuel O. Sowemimo-Coker
Transfusion Medicine Reviews 2002, 16(1): 46
摘要:输注的红细胞制品中红细胞发生溶血已有报道,这对于需要输血的病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游离血红蛋白将裂解成二聚体与结合珠蛋白结合,进而通过网状内皮系统清除,一旦超出结合珠蛋白的结合能力,将会发生血红蛋白血症。溶血是指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血红蛋白并引起血浆颜色改变。红细胞异常溶血由许多因素引起,包括在血液处理过程中操作不当、保存条件不当、细菌性溶血、抗体激活补体的溶血、红细胞膜的缺陷及献血者异常等。溶血的程度常用红细胞比容校正后的整个血红蛋白中游离血红蛋白的百分率来表示。北美尚未建立可被接受的溶血范围,但是1%溶血标准目前用于评估血液保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本文强调要对全血制备红细胞的全程进行充分的监控,从而减少溶血的发生。仔细评估血液制备过程将降低因溶血而废弃的红细胞量。
溶血是红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裂解或破损并释放血红蛋白的过程。血制品溶血可以通过悬液如血浆或添加剂中出现游离血红蛋白而证实。某些疾病如溶血性贫血病,或者血液处理过程如离心,都能导致红细胞破裂。虽然已有多种措施能提高红细胞在血液处理、保存、输注过程中的稳定性,但细胞离体后仍将增加溶血的危险。被认为能引起溶血的部分因素将在后面讨论,包括血液流动或处理过程中由于高速和旋涡引起的切变力以及与管道、血袋塑料表面的接触等等。
血液保存中与溶血有关的因素
制备过程
血库在血液采集和成分制备的过程中也会使红细胞破裂而释放血红蛋白,例如采血后分离不及时、快速抗凝(包括抗凝剂和血液的混匀)、离心速度的骤变、压积红细胞在添加剂中快速重新悬浮、血液保存袋外形和组成成分的多样化。当献血者采血量不足时,其血中抗凝剂相对比率将加大,易致红细胞损伤。此外为了提高血浆的回收量而采取的高速离心,会使红细胞过度压缩,甚至使红细胞比容超过80%。过度压缩的红细胞在CPD抗凝剂中会降低红细胞的活性,增加保存过程中的溶血。过滤前红细胞的保存血袋也会影响溶血的程度。常用血袋中有一些含有可提取的或不可提取的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三(2-乙基己基)三辛酯。DEHP能降低红细胞保存时的溶血率。红细胞在不含DEHP的塑料容器保存时溶血率会明显增加,42天后可达到1%以上,例如红细胞保存在含增塑剂丁基-n-三己基枸橼酸盐(BTHC)的聚***乙烯(PVC)血袋中,上清血红蛋白浓度平均为850 mg/dl,上限为1470 mg/dl。许多厂商采用不含DEHP的血袋保存红细胞。红细胞在制备过程或保存于不含DEHP血袋中将受到损伤,更易在保存期或后续处理中发生溶血。除前面讨论的因素外,有时压积红细胞输注前需洗涤,这一增加的操作步骤洗去了红细胞外的血浆蛋白保护层,也可使红细胞受损。
切变力或机械性损伤而致的溶血
溶血有时也可能因切变力所引起,主要发生在以下情形:扭结管道的边缘、部分闭合的转移管道夹、采血袋的入口部分(红细胞从留样管道进入半闭合采集袋过程中)。切变力的损伤也发生在过度压缩的压积红细胞的重新悬浮过程。过滤前混匀时对血袋的摇晃或振荡也会致红细胞脆性增加及衰老红细胞的溶解。1000—1500达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