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用拍片的“新瓶”装满语用的“旧酒”——《安塞腰鼓》创新教学设计执教: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马额初中刘宏评点: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教师进修学校于红梅设计突破: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人教版、苏教版等多种教材选用的一篇经典美文。常规的教学流程包括整体感知、欣赏视频、重点研读、赏析语言、拓展延伸等环节,本教学设计大胆创新,敢于突破常规教学模式,用崭新的课堂形式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本设计以模拟拍摄电视片的形式为载体,从前期筹备到后期制作,从海选演员到拍摄外景,从配画外音到配字幕,都像模像样,非常接近真实拍摄的流程。让学生在新奇与趣味中经历一次拍片的体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语文,用到了语文。基于语用的目的,以模拟拍摄电视片的活动为载体,力争实现以活动引发兴趣、以活动促学知识、在活动中培养能力的目标。每一个活动环节都与某个语文知识或能力点相对应:“起片名”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拍外景”是对环境描写的理解,“选演员”是对人物描写的理解,“画外音”是在赏析语言,“巧剪辑”是分析课文结构,“配字幕”是学习表达方式的转换,“自荐信”是应用文写作的训练。“新瓶装旧酒”,看似是拍摄电视片,实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自己的多层次对话,是在用另一种形式学语文、用语文,同时也为有志于影视事业的学生上了一堂启蒙课。教学目标:朗读课文,欣赏语言。在设计拍摄方案的过程中,体会课文所展现的环境之美、人物之美。读写结合,以再创作的方式理解课文的构思之美、语言之美。教学重点:揣摩语言,赏析语言,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教学难点:整合文本内容,设计拍摄方案。教学过程:一、导入:《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电视纪录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来了心灵的震撼。今天,我们试着根据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拍摄一部电视纪录片,请你来设计拍摄方案。设计意图:从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期待,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创意。【点评】导入抓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切入学生熟知并且富有时代气息《舌尖上的中国》电视纪录片,迁移情感体验,使师生共同进入拍摄一部电视纪录片的氛围,为整个课堂的创设奠定了一个调动积极思维的情境。二、走进《安塞腰鼓》,设计拍摄方案。1、起片名(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以“——根据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拍摄”为副标题,给本片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例如:壮哉,安塞腰鼓!我的安塞,我的腰鼓鼓动黄土地鼓动三秦家乡(陕西)的名片——安塞腰鼓陕西的摇滚——安塞腰鼓舞动的音符——安塞腰鼓生命的赞歌——安塞腰鼓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中国一绝——安塞腰鼓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拟标题,既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点评】“题者,额也;目者,眼也”,给纪录片取名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发散思维,使“语用”的理念显现开来,用语力求精练简洁,避免繁琐;用字遣词要富有美感,寓意深刻;课堂出现精彩的生成。2、拍外景(环境描写)你准备拍摄哪些外景,为什么?明确:黄土高原、黄河、高粱地、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用黄土高原特有的厚重的景物才足以烘托人物的阳刚美。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让学生体会作者精心描绘的黄土高原的壮美,理解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点评】外界场景的选择,需要植根于学生亲历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从读者到作者,再到文本,“走个”来回。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