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全).doc

格式:doc   大小:79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全).doc

上传人:yzhlya 2019/9/2 文件大小: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全)名词解释勃艮第乐派15世纪开文化艺术先河的是一批欧洲大陆北方的作曲家,西方音乐史上把文艺复兴早期出自欧洲北方的第一代作曲家称为勃艮第作曲家。勃艮第乐派的体裁是:弥撒曲、经文歌、尚松。尚松:是14世纪~16世纪以法国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勃艮第时期的尚松是以清新优雅为特点。吟游诗人:并不是街头卖艺的流浪汉,大多是贵族骑士,在法国南部和北部出现了许多吟游诗人,他们有的自演自唱,有的作词谱曲,有别人演唱。他们拿着乐器,在王宫和贵族家中吟诗歌唱,内容主要是:爱情,享乐和道德风尚的题材。法国游吟诗人:游吟诗人:12世纪法国出现的世俗音乐家,中世纪方言歌曲更重要成就体现于法国游吟诗人的歌曲。游吟诗人的构成:包括宫廷贵族、骑士阶层,还有下层有才华的诗人音乐家。游吟诗人的歌曲题材:以爱情题材为主“宫廷之恋”的题材非常流行。特点:特罗巴杜尔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影响,大多是单声的,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地弹唱。历史上第一个特罗巴杜尔,是阿坤廷公爵纪尧姆九世。他是作诗和唱歌的能手。帕里斯特里纳 帕莱斯特里纳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位重要的音乐家。他在罗马天主教音乐原则的限制下,继承吸收佛兰德乐派的复调技巧,创作出一种具有独特美学意义的复调合唱风格。作为一位宗教音乐作曲家,他一生服务于教堂,写了大量弥撒曲和经文歌,其中的《马赛路斯弥撒》等作品得到教会的承认,成为罗马天主教音乐的典范。作品多为四至六个声部的无伴奏合唱。其中清晰的声部缓缓而动,主调与复调相结合。听来和谐、庄重、虔诚,成为宗教无伴奏合唱音乐的典范。帕莱斯特里纳的学生和他的音乐风格的追随者,后来形成了盛极一时的罗马乐派。 格里高利圣咏(格里高利圣咏)成为影响最大的教会音乐流传至今。特点:格里高利圣咏是吸取了(古代东方),(古希腊)以及(民间音乐)的特点而形成的是(无固定节拍),(无乐器伴奏)的(单音)音乐,内容选自(圣经),用(拉丁文)演唱,为(宗教礼仪音乐),分为(弥撒)和(日课经文),共1600曲以上。中世纪宗教音乐的核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圣咏,俗称“格里高利圣咏”或“格里高利素歌”。它是节奏灵活自由,没有伴奏的单声部歌曲,歌词来自《圣经》,用拉丁语演唱。圣咏自4世纪以来,就被广泛用于教堂的各种礼拜仪式中,是宗教仪式重要的组成部分。留存至今有3000多首。格里高利圣咏:肃穆、节制,排除世俗的感***念。一般特征为:无伴奏的纯男声歌唱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歌唱方式: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四种。根据旋律与歌词的结合情况,又可以分三种类型:音节式、纽姆式、花唱式。通奏低音通奏低音:是巴洛克音乐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主调和声织体。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这种织体强调的是两端的声部,即低音部和高音部,它的低音声部持续在整个作品中,因此叫做通奏低音。作曲家只写出两个声部,中间的和声声部并不写出,需要由演奏者即席演奏,作曲家通常在低音的上方、下方或旁边标记相应的阿拉伯数字来对每个和弦加以指示,所以,通奏低音也叫数字低音。蒙台威尔弟:是一个注重歌剧(戏剧化)的作曲家,他在创作中采用“***风格”,强调旋律对人类情感的直接表现作用。他大胆使用不协和和弦,转调也很自由,还加强了乐队的体制,首创颤音,拨奏等演奏手法。歌唱出现了花腔,他的创作对后来的声乐、器乐发展影响很大。蒙泰威尔第是16世纪末意大利牧歌最杰出的作曲家,并且在他的作品中出现17世纪音乐的特点。蒙泰威尔第是文艺复兴晚期伟大的牧歌作曲家,又是巴洛克早期出色的歌剧作曲家,可以说,他在牧歌创作上的杰出成就引导他走向歌剧创作,并在这两个领域都作出卓绝的贡献。蒙特威尔第(1567—1643)蒙特威尔第是巴洛克早期的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他的创作可以被看做是从文艺复兴通往巴洛克的重要桥梁。他发展了“卡默拉塔”作曲家的的表现体式,创作了更富于戏剧表现力的宣叙调,与初具规模的咏叹调相结合,吧17世纪的歌剧推向高峰。蒙特威尔第首创***风格的音乐,他在《吵架与恋爱牧歌》的序言中指出,音乐应该有激动、柔顺和克制三类。他首创震音和拨弦音等奏法,还广泛使用不协和与不预备的七和弦。蒙特威尔第:是巴洛克早期的一位最伟大的意大利作曲家。1607年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上演,作品追求清晰而准确地表达歌词和歌词中的情感,并没有完全放弃复调的写作。在这部歌剧中并没有模仿佩里的《尤丽迪茜》,纯粹的宣叙调所占的比例较小,而大量运用了牧歌、单声歌曲、咏叙调和各种器乐形式和序曲。器乐在每场的前奏、间奏或后奏中表达了场景和气氛的变化。为了使音乐更好地打动人的情感,他还首次在作品中运用了弦乐的震音和拨弦两种演奏手法。虽然不是最早的歌剧,但却是早期歌剧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他的作品总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