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心理咨询简史.doc

格式:doc   大小:3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理咨询简史.doc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19/9/3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理咨询简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心理咨询简史第二章心理咨询发展简史心理咨询作为一门科学、一种技术、一种职业,其诞生和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第一节我国心理咨询发展简史纵观我国心理咨询业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情况,从总体上说,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的分化不很明显,两者基本上是相互渗透、相互重叠、共同发展的,彼此之间并未有严格的区分。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以下的心理咨询发展史实际上也就是我国心理治疗的发展史。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的开展比较零散,虽然在职业指导、心理测量等方面开展过一些工作,但它们并不属于当今所说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主流,而且也未形成较大的规模。新中国成立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事业既有曲折、停滞,也有兴旺、发展。钟友彬1991年根据对国内公开发表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把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发展分为:空白阶段(1949年以前和1949~1978年之间)、准备阶段(1979~1985年)和初步发展阶段(1986~1990年)[1]。钱铭怡将新中国成立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发展划分为4个不同阶段:启动阶段(1949~1965年)、空白阶段(1966~1977年)、准备阶段(1978~1986年)、初步发展阶段(1987年以后)[2][3]。现根据钱铭怡的观点,对新中国成立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发展历史作一简要介绍。一、启动阶段(1949~1965年)在这一阶段中只有少部分专业人员进行了零散的心理治疗工作。在此阶段影响最大的工作为50年代末、60年代初对神经衰弱的快速综合治疗。1958至1959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医学心理组、北京医学院精神病学教研组和北京大学卫生院及心理学系合作,首先在北京大学对患神经衰弱的学生们进行了快速综合治疗,而后治疗对象扩展到工人、军队干部和门诊病人。这种疗法综合了医学治疗、体育锻炼(如学习太极拳、气功、跑步等)、专题讲座和小组讨论等形式,以巴甫洛夫学说来解释神经衰弱的病因,以解释、鼓励、要求和支持等方式对病人进行治疗。从所发表的许多文章和研究报告看,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4-7]。后来又将这一疗法应用于精神分裂症、高血压及慢性病中,同样取得了较好的疗效[8-10]。80年代末、90年代初,李心天将此法作了总结和提炼,称之为“悟践疗法”[11]。二、空白阶段(1966~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心理学被斥为伪科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更是处于被批判的地位,当时思想政治工作代替了一切,因此在1966~1977年,这一阶段几乎没有一篇心理学文章或一本心理学著述发表,故称之为空白阶段。此阶段,很值得一提的是钟友彬等人从70年代中期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秘密尝试采用心理分析疗法对某些神经症患者进行治疗。为此后钟友彬创立认识领悟心理疗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三、准备阶段(1978~1986年)这一时期有关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文章开始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虽然发表的数量不多,但毕竟有了一个好的开端。这一时期还出版了一批西方著名心理治疗家的著作,如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霍妮等人的著作。1979年成立了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这一专业委员会成立后,积极组织医学心理学学术会议,在每次学术会议上都有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的临床报告、经验交流和研究探讨,这对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