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华宁子弟学校黄红霞一、,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它既是已学过的密度、质量、重力及二力平衡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又是学习浮力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一是突出了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二是通过科学探究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并且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因素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对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操作验证,分析结论,总结评价都不陌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由于学生前置知识的干扰,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而且学生的形象思维不够,对受力面积的理解不到位。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论证、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对压力、压强概念的理解2、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形成与理解。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小桌、海绵、钩码、铅笔、ppt课件研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由教师演示实验大胆的改为学生实验,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设计了边讨论——边设计—边实验的教学思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做到了人人参与,人人都有收获。学生利用实物投影演示正确实验过程后,不满足于做实验,更多的是通过总结,再讨论,使实验更趋合理、科学,使学生有创新的意识,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为主的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教师出示图片:2、提出问题:(1)同学们观察这三个副图片,反映的相同的物理知识是什么?(2)什么力使谁发生了形变?3、教师出示另三张图片:4、提出问题:(1)图顶尖对墙,木块对斜面,铁块对桌面有压力吗?(2)我们为什么没有观察到受力物体表面发生形变呢?5、教师总结,引出课题“压力、压强”1、观看图片2、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压力使受力物体表面发生了形变3、观察图片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初步认识压力、压强师生合作,共同探究一、认识压力:1、请学生在学案上分别画出以下各图中力的示意图1)钉子对墙的力2)木块对斜置木板的力3)铁块对地面的力2、教师多媒体演示,学生观察,说出各力的特点3、请学生归纳压力的定义4、以往我们对某个力进行研究,是从哪些角度分析的?现在我们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压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提出问题: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吗?什么情况下,压力等于重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压力等于重力,出示图片:学生画图学生观察:压力都垂直受力物体表面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学生回答: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学生一起回答:压力的作用点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方向垂直受力物体表面并指向受力物体学生讨论交流: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压力等于重力。通过画、观察找到压力的共同特点,归纳总结压力的定义,培养学生自己学桌面的压力等于重力吗?总结:自由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重力大小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猜想:请同学和我一起如图体验(1)用力压,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2)两手压力加大,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提出问题:要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否和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我们如何去探究?2、实验方法: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学生回答:用实验去探究控制量:受力面积通过问题进行指导,加深学生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与动手实验的能力师生合作,共同探究提出问题: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教师引动学生分析:实验一: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是否有关控制量:自变量:因变量:实验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是否有关控制量:自变量:因变量:3、进行实验并填写表格实验次数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压力作用效果1一个小桌的重力四个桌腿的底面面积2一个小桌和一个钩码的重力四个桌腿的底面面积3一个小桌和一个钩码的重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