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电力电子实训心得体会.doc

格式:doc   大小:90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电力电子实训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wangzhidaol 2019/9/3 文件大小: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电力电子实训心得体会.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电力电子实训心得体会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总结随着大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的发明和变流电路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利用这类器件和电路实现电能变换与控制的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横跨电力、电子和控制三个领域,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基础之一,是弱电子对强电力实现控制的桥梁和纽带,已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国防、交通、能源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电气工程中的基础电子技术。本学期实验课程共进行了四个实验。包括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实验,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实验,三相半波有源逆变电路实验,(1)熟悉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2)掌握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基本调试步骤。实验线路及原理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利用单结晶体管(又称双基极二极管)的负阻特性和rc充放电特性,可组成频率可调的自激振荡电路。v6为单结晶体管,其常用型号有bt33和bt35两种,由等效电阻v5和c1组成rc充电回路,由c1-v6-脉冲变压器原边组成电容放电回路,调节rp1电位器即可改变c1充电回路中的等效电阻,即改变电路的充电时间。由同步变压器副边输出60v的交流同步电压,经vd1半波整流,再由稳压管v1、v2进行削波,从而得到梯形波电压,其过零点与电源电压的过零点同步,梯形波通过r7及等效可变电阻v5向电容c1充电,当充电电压达到单结晶体管的峰值电压up时,v6导通,电容通过脉冲变压器原边迅速放电,同时脉冲变压器副边输出触发脉冲;同时由于放电时间常数很小,c1两端的电压很快下降到单结晶体管的谷点电压uv,使得v6重新关断,c1再次被充电,周而复始,就会在电容c1两端呈现锯齿波形,在每次v6导通的时刻,均在脉冲变压器副边输出触发脉冲;在一个梯形波周期内,v6可能导通、关断多次,但对晶闸管而言只有第一个输出脉冲起作用。电容c1的充电时间常数由等效电阻等决定,调节rp1电位器改变c1的充电时间,控制第一个有效触发脉冲的出现时刻,从而实现移相控制。实验内容(1)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2)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各点电压波形的观察。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实验实验目的1、熟悉强电实验的操作规程;2、进一步了解晶闸管的工作原理;3、掌握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4、了解不同负载下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情况。实验原理1、晶闸管的工作原理晶闸管的双晶体管模型和内部结构如下:晶闸管在正常工作时,承受反向电压时,不论门极是否有触发电流,晶闸管都不会导通。当承受正向电压时,仅在门极有触发电流的情况下晶闸管才能开通。晶闸管一旦导通,门极就失去控制作用。要使晶闸管关断,只能使晶闸管的电流降到接近于零的某一数值一下。(电阻性负载),就可以得到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主电路。变压器副边电压u2为50hz正弦波,负载rl为电阻性负载。三相半波有源逆变电路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三相半波有源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验证可控整流电路在有源逆变时的工作条件,并比较与整流工作时的区别。2、观察逆变失败现象,并研究逆变失败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注意事项(1)参照三相半波可控整流实验的注意事项(2)电阻调节要缓慢进行,以防主电路电流过大,。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工作原理;2加深理解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带阻感性负载对脉冲及移相范围的要求;3了解kc05晶闸管移相触发器的原理和应用。实验内容1kc05集成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2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带电阻性负载;3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带阻感性负载。相对来说,这门实验课程的线路连接及线路实验原理并不复杂,最困难的是是完成试验线路连接以后所进行的调试与操作,难以得出相关的正确的波形以及争取的结果和参数。这是由于对实验的过程及原理理解的不深刻,对相关的知识掌握的不够透彻,不能熟练应用到实际操作以及应用当中。并且动手能力不够强,对实验过程不熟悉,实验操作生疏,缺乏相关的实际操作经验以及实际操作技巧,遇到实际操作中的问题难以独立解决,如何下手。对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以及故障难以发现排除。《电力电子技术》遵循的学****思路为:理论联系实践,实践促进创新。在学****该课程的过程中,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在理论推导中引出工程应用的概念,在实例分析中强化理论概念,加深了我们对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本课程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要求我们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综合运用学过的专业知识,根据生产工艺的具体要求,实现对电机的控制和对一般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从而培养了我们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