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0
文档名称:

指挥中心多媒体会议系统方案.doc

格式:doc   页数:10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指挥中心多媒体会议系统方案.doc

上传人:sanshengyuanting 2015/12/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指挥中心多媒体会议系统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指挥中心多媒体会议系统




公司名称:广州瑞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营销中心: 广州市天河区车陂路黄州工业区11栋
设计日期: 二零一一年七月十八日
综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社会的建设,各地政府、企业、社会服务行业对图像、文字、声音语言信息的交流已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阶段。过去,单一的会议交流方式已无法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今天,我们需要在会议过程中进行更多的信息了解(本地或远程的图像、文字、活动视频及相关声音、语言等),需要在会议过程中交流更多的意见(本地或远端的多方发言、讨论等),需要在会议过程中调动更多的交流手段并且采用高效、便捷、低成本的会议方式。智能化数字音视频会议系统,将传统音频、视频、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信息手段融为一体,为应对现阶段信息技术发展需求而服务的新一代智能化会议系统。

本着从满足业主需求的角度出发,在严格遵循“投资合理、统一规划、立足现状、适度超前”的设计思想指导下,我们将立足于建设高度集成化的会议系统,以我们公司多年积累的会议系统工程经验和业界出众的产品,为用户提供一个先进的、合理的、高性价比的、完整全面的总体解决方案,力求使系统既能满足用户目前的应用需求,又考虑到今后技术的发展趋势,以使本指挥厅的会议系统功能迅速适应和领导未来的变化。
一般来说,指挥中心定义为负责问题发现、立案、交办、核查(实)、结案审定以及全过程监督、指挥工作等,指挥中心是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该系统要能充分整合和利用该部门现有资源,采用现代信息等先进技术,建立集通信、指挥和调度于一体,高度智能化的应急指挥系统。构建一个平战结合、预防为主的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公共安全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的战略转变。促进政府健全体制、创新机制,全面提升城市应急管理水平。为了提高应急指挥中心管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根据该指挥中心的具体应用和需求,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应急指挥系统。
方案将国内先进的大屏幕无缝拼接投影显示技术、信号切换技术、扩声系统、数字会议发言系统(手拉手)、数字桌牌系统、中央集中控制系统等的众多实际应用功能综合为一体,充分考虑了指挥系统和其他相关系统的互联需要,可和未来指挥所通信系统有机融合,形成一套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多媒体信息综合显示、会议管理平台,满足指挥中心调度的各种显示需要。
1、指挥中心系统的设计目标
、应急指挥功能
实现紧急情况的收集、显示、上报功能。即在指挥中心内能通过网络传输和其他通信方式实时接收、显示、上报紧急情况的现场文字、图片、语言信息,并能通过终端服务器和显示屏随时调阅紧急情况子系统的文字、图片信息;
实现远程指挥功能。在执行突发任务时,可依托网络,运用语言、文字、图片信息迅速实现对各个子系统和现场实时远程指挥;
实现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功能。即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地图以及其它相关软件,迅速查询,显示警力部署状况,进行战术计算,为拟制处置预案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设计思想
以指挥中心信息管理、地理信息管理、大屏幕监控及显示、指挥调度为核心,提高管理效率、管理精度、管理力度;
基于开放式技术,提供系统在容量、功能等各个方面发展的基础,保护投资;
模块化支持业务功能变化的升级;
高可靠性,具备极高的处理容错能力和平台容错设计,并能保证数据安全;
先进、实用、成熟的管理系统;
人性化的、方便简易的操作界面。
、指挥中心系统设计遵循的原则
可靠性:系统运行要建立在坚实的软件、硬件基础上,这是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管理软件与操作系统及其他应用软件应有比较明确的接口规范。应用系统要经过反复测试,有较强的容错能力,确保可靠运行;
实用性:软件开发要依据指挥中心的具体工作需要,必须符合指挥中心的工作流程;
先进性:系统开发的起点要高,采用的软件平台要尽可能是目前行业内公认较先进的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模块化程序设计和先进的设计思想,最终使系统在技术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可扩展性:系统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进程,要求系统能够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出现,有足够的扩展升级的余地;
通过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可以实现上下级之间的命令下达、工作汇报、文件实时传送、事件监控及纪录等多项功能,极大地提高了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关技术标准及依据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YJ25-86;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T4959-95;
《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与测量方法》WH01-93;
《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