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新闻心理.doc

格式:doc   大小:56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闻心理.doc

上传人:iris028 2019/9/4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闻心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原始心理状态:群体心理是普遍在其成员的头脑中存在,反映群体社会状况的共同或不同心理状态与倾向。社会生活条件是采访对象对待采访态度的主要来源。个性心理:个体在特定条件下身上表现出来的一切心理现象和特点。采访对象常见的几种心理状态:积极协作型、一般配合型、消极对抗型、虚假合作型影响采访对象心理的因素:1社会群体心理影响2个性特征的影响3记者能力的影响4新闻事实与采访对象之间利害关系的制约创造采访对象的最佳心理状态1、千方百计地寻找与采访对象的共同点2、以恰到好处的物象或意象为“桥”3、注意了解受访者的心理特征4、排除干扰采访对象心理场的其他因素慎重对待"第三人"提倡记者"放单飞"选择适当的采访地点选择适当的采访时机对采访心理场的随机调协(注意消除采访对象的心理忌讳,注意将采访对象的兴趣往新闻事实上引,注意矫正采访对象“心理事实”的偏差,注意对采访对象情绪的调整)干扰采访对象的因素1、旁观人员的干扰——电视、广播记者会经常在采访过程中遇到群众围观甚至在旁边插嘴、抢镜头、起哄等情况2、话筒、镜头运用不当,对采访对象形成干扰3、记者个性张扬,言谈举止分寸失当4、内容本身的干扰——事前对事实的了解是否正确全面?5、交通、天气、环境噪音、采访对象情绪波动甚至记者本身的情绪状态等等。干扰采访对象会达到霍桑效应:社会心理学家所说的“霍桑效应”也就是所谓“宣泄效应”。霍桑效应表现在新闻采访上就是,采访对象由于受到关注,而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行为。霍桑效应在新闻采访中的负面影响导致新闻失实2、导致记者采访不深入、不到位3、导致采访对象婉拒采访如何规避霍桑效应1、记者在采访中要树立平视意识、求证意识和场所意识。2、使用特殊的采访方法。一是勾推采访法(侧面迂回法)二是隐性采访法三是非言语信息采访法四是反利用“霍桑效应”法(激将法、攻心法、诱导法)3、提高提问的艺术和平衡报道的艺术首因效应: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刻板印象: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自己人效应:是指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异己人效应是指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5个基本因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活动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种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1)客观刺激本身的特点(2)个人的主观性因素(3)(注意的范围)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选择有意义的、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避开各种无关的刺激信息,从而避免信息超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决定着注意集中与稳定和注意的分配与转移的效率。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大脑的加工(选择、组织和解释),对客观对象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包含觉察、分辨、确认三种相互联系的作用过程。知觉的特性选择性→对象与背景的关系2、整体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理解性→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4、恒常性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或者说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记忆的种类1、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2、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思维是人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推理的过程。思维是人的认识活动的最高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想象是人脑对通过感知得来的、并通过记忆保留下来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联想的种类接近联想: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事物产生的联想。对比联想:在性质或特点上相反的事物使人产生的联想。类似联想:在形貌和内涵上相似的事物产生的联想。因果联想:在逻辑上有着因果关系的事物产生的联想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情绪人类在认识外界事物时,会产生喜与悲、乐与苦、爱与恨等主观体验。我们把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