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号:11336143姓名:毛可首先罗列一下本书的一些基本观点,然后摘录一些经典的语句。一、一些基本观点本书的前提是不提倡以进化论为基础的道德观,讨论的只是事物是如何进化的,而不是讲人类应该怎样做才符合道德规范和准则。所以在涉及到自私的时候,作者定义的利他或者自私,主要是指行为上的意义,而不是指主观上的意义。自然选择的基本生物单位,也就是自我利益的基本单位,既不是物种,也不是群体。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甚至也不是个体,而是基因这一基本的遗传单位。保存它们或许是我们存在的终极理由。所以作者认为,成功的基因的一个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它的无情的自私性。这种基因的自私性常常会导致个体的自私性。有些基因为了更有效的达到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也会滋生出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利他的长远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利己。基因和身体之间的对立,关系是颇紧张的;这种对立也深深干扰着自私基因理论的核心。基因更感兴趣的生命,而身体本身才是生命的根本代言人。如果基因如此自私,而作为它的生存机器的生物体无可避免的存在自私,人类如何能摆脱自私的道德原罪,开始全新的人生之旅呢?因为基因的自私无目的性、无方向性、无意识性,基因如何预测未来一直是一个难题,解决这个难题的一个办法就是预先赋予生存机器以一种学习能力。基因是主要的策略制定者,大脑则是执行者。就像电脑下围棋一样。程序员能做的就是把所有的规则用数学的语言(程序,相当于基因)输入电脑,至于怎么下则是电脑的事情了。而另一个原因就是作者提出另一种能精确复制自身的存在——拟子(或者说是文化的拟子)。当我们离开这世界以后,能留下来的事有两种——拟子和基因。我们是一个基因机器,被创造来传播基因,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会在三个世代之后就给遗忘了。你的孩子,甚至于孙子,可能是你的某种重现,也许是脸型、音乐的天赋,或是在头发的颜色上显出来,但是每一代过去之后,你的基因都只剩下一半留给下一代。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你就会达到可以被人忽略的地步了。但是你对这个世界的文化有贡献,例如你有个好想法,写出一首旋律、发明一只火花塞,写出一首小诗,这些贡献可能会在你所有的基因都消失于浩大的基因库之后,还能存留很久。苏格拉底也许还有一两个基因存留在人世,但是谁会在乎这些呢?然而,苏格拉底、达·芬奇、哥白尼和马可尼的拟子复合体,今天却依然茂盛发达。不管这里推演的拟子理论有多么的空泛,有一点必须再强调一下:当我们观察文化的演化和它们留存价值时,必须很清楚的知道,我们在谈谁的留存?如我们所知,生物学家习惯寻找基因层次(或是个别的或是群体的,根据品味而定)的优势。然而,关于拟子,我们一直没有去考虑的原因是,文化特色是以自己的方式进化的,因为这是它的便利之所在。人类独到的另一个宝贵的特质,可能就是容许纯真而不令人感兴趣的利他主义的存在。我们并不愿意在这个话题上进行争辩,也不推论这一方面的拟子的进化,我们现在讨论的重点是,即使我们只看到黑暗的一面,并假定每一个人基本上都是自私的;但是我们意识上的预见,也就是在想象中模拟未来的能力,也能把我们从盲目的复制者滥用自私的最糟境遇中拯救出来。我们至少有心智上的装备,以培养长期的自私而不是短期的。我们既然可以看出参加“鸽子的同谋”会有长期的利益,我们自然还可以一起坐下来,讨论使行善得以行得通的方式。我们出生即成为生物基因的机器,并且被文化陶冶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