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drp539602 2019/9/6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材解读】《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新选入的一篇文章,文章编入第二单元“人间真情”这个主题单元,,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护卫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赞颂了谭千秋老师的高尚的师德和他对学生的无私大爱。选文结合时代精神,体现了苏教版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3、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预习作业】1、读通课文,圈划文中的生字新词。2、文中哪些语段讲的是最后的姿势,画出来,认真读一读。3、文中有许多环境描写,圈画出来,细读品悟,写下自己的读书体验。【教学过程】一、图片入境,导入课文1、出示地震图片。2、地震时,在那生死攸关的一刻,一位老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撑起了生的希望,他就是谭千秋。二、细读课文,走进人物(一)感受地震的恐怖用心读课文4—7自然段,找出描写地震时环境的句子勾画下来。A、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B、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C、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1)生汇报,出示句子。(2)你读懂了什么?(3)感情朗读这三个句子。(二)感受谭千秋的伟大。1、假如你就坐在教室里,你最想怎么做?(生汇报)2、面对那群惊慌失措的学生,谭老师是怎么说的?学生又是怎么做的?3、在那短暂的几秒钟,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谭老师发现有四名学生冲不出去了,他选择怎么做的?(板书课题)4、用心读6—11自然段。找出文中三处描写了谭老师“最后的姿势”的句子画出来。(学生找出句子,勾画,汇报)A、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自己弓着背,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1)找出描写谭老师动作的四个动词。(圈出来)(2)从这四个动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启发学生想象:假如谭老师没有这样做会怎么样呢?(4)感情朗读这句话。(师读,生做动作)(过渡:师说,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这样说:)B、“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1)用心读一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从哪里读出来?(2)感情朗读。(面对这样的场景和这样伟大的老师,我们应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句话?)过渡:谭老师爱自己的家人,更爱自己的学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他挚爱的小女儿再也不能叫一声“爸爸”了。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师生齐读:C、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1)张开双臂,护住学生,为什么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2)感情朗读。(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感情来读?)5、学到这里,你觉得谭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6、课文里女儿眼中、学生眼中、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