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望天门山 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望天门山 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drp539608 2019/9/7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望天门山 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材分析】《望天门山》是唐朝大诗人李白25岁时写下的千古佳作。生动地描绘了长江波澜壮阔、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充分展示了其丰富的想象力,抒发了对祖国山川赞美之情。诗中用词精准,四个动词“开”“回”“出”“来”写出了四个壮丽的画面:首句“天门中断楚江开”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一个“开”字,仿佛让人看到了滔滔江水呼啸而来,听到了江水拍击山石的怒吼声;次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水波回旋,反过来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两岸青山相对出”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此时“日边来”的一片“孤帆”在这雄奇的山水中穿过,更给人开阔壮美之感。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教学目标】1、学会诗中新词,了解古诗的大意,会读会背诵《望天门山》。2、指导古诗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能力。3、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意,让学生感悟诗歌美的意境,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一般古诗学****方法,有感情朗读古诗。难点:感悟古诗描绘的美的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诗人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背诵一些李白的诗歌。【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认识了解李白。2、回顾学过的李白的诗歌。3、师:今天我们就来学****李白所写的《望天门山》,二、板书课题、理解题意1、理解“望”的意思2、了解关于天门山的知识。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多种形式诵读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初步感知。2、指名读:比较朗读语气。3、齐读:读出豪迈、磅礴的气势。 (二)自学古诗、初步感知提示学****方法: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了解诗句意思; ★借助注释,串讲诗句意思。 ★同桌交流。四、交流分析、理解悟情 师以学生自主汇报形式,适时点拨,指导理解。串讲诗意。 师:刚才大家通过看图和注释,读懂了哪句诗或哪个词?现在就让我们逐字逐句品悟,细细感受这首山水诗的意境吧。 (一)、了解山的雄奇1、天门中断楚江开。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天门断楚江开)2、结合实际(动作)理解:断、开。(断裂、冲破)结合注释理解:楚江。3、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想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长江浩荡撞破天门山)4、这儿主要写的是什么?(山)什么样的山?(高耸、雄伟、险峻)借山写了什么?(江水)什么样的水?(湍急、激流、奔腾)哪一个字给你印象最深?(断)5、师:现在就让我们想象着“水劈山断”的画面,一起吟诵,再次感受长江的澎湃与奔腾吧。6、小结:刚才我们在学****第一句诗时,我们首先理解字词,接着想象意境,最后感情朗读。(二)、感受水的壮阔下面我们来品味第二句诗。1、看图想象,理解:回:回旋。(板书:碧水回)(出示课件,直观理解。)2、想象: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景象呢?(江水东流在这儿转个弯)3、第一句中“断”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水劈山断的壮观画面,那么这一句中哪一个字也向我们展示了独特的意境呢?(回)你通过“回”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汹涌江水拍打岩石的声音)4、这一句主要是写什么?(长江水)什么样的水?借水又衬托了什么?(天门山)什么样的山?5、师:同学们,其实在古诗中每一词,每一句都是一幅优美的画面,我们这样边读边想像画面,你就能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