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分子和原子一、分子和原子的异同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红磷、硫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在受热时间隔增大,遇冷时间隔缩小。。,说明粒子间是有间隔的。,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如果它由原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二、分子的特点:①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②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③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一般地,同种物质不同状态的分子间间隔大小:气态>液态>固态利用①③两条特点可以解释: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物质三态间的变化、气体压缩等。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三、: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5. 注意: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元素来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用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来描述。例如: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在核外一个相对很大的空间内做着高速运动体积很小,约占原子体积的十万分之一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相对原子质量是通过比较得出的比值,单位为“1”。,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原子区别只表示种类,不论个数,是宏观概念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表示数量含义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但形态可能变化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和数量不变,但最外层电子数可能变化联系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质量分数)排在前五位的元素: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