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山东理工大学课程思政实施办法山东理工大学课程思政实施办法(2017年12月22日印发)作者:来源:学校文件发布时间:2017-12-28阅读次数:412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山东高校德育综合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及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形成各类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着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二、工作目标总体目标:深入挖掘拓展学校各门课程思想政治元素,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形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全面加强学校思政工作,全力推动学校建成有特色、高水平、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具体目标: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示范通识课和专业课;开发一批具有我校特点的系列特色课程;培养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三、基本任务(一)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职责。要重点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优势,适当增加相关课程学分;整合学校相关资源,在原有哲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选修课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批优质课程,三年内实现可选课程门数增加50%,创建一批品牌课程;通过专题讲座、团队学习、理论宣讲、互动交流等教学形式,进一步开拓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视界,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组织知名教授、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开发《工程中国》等系列课程,分层分类宣传我国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的成果,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在总结《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开发《中国与世界》课程,从国际视野大格局和世界发展大势的角度来宣传好我国的外交政策与战略、取得的重大成就。全面落实学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实施办法》,结合我校“齐文化”研究优势,在总结《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开发《齐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与担当。(二)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制定学校《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方案》,以提升大学生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