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蔡甸区新农中学冯启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散文,其优美生动的语言、令人遐想的画面意境、丰富感人的艺术形象能给学生一次次心灵的撞击,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审美能力,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效。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创设美的情境,指导学生美美的读、美美的品、美美的写。使学生感受教材中的美,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一、美境入情在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中要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感官,置身丰富、逼真的气氛中,可以驱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教材中含有无穷无尽的美:绚丽多彩的自然美、千姿百态的社会美、准确生动的语言美、高尚感人的行为美。这些美为我们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可以抓住文本中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精彩传神的细节刻画或真切感人的形象塑造,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予以描绘和渲染。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多媒体设备的运用等其它手段,创设一种审美意境,使学生入境,置身于美妙的情境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审美教育。如在教授《乌篷摇梦到春江》时运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春江秀丽景色的画面,并配以旋律优美的乐曲作为背景,在给学生鲜明而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时,教师再加上这样的话:“在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西南,有一条绿色的飘带萦绕、徜徉在青翠的群山之间,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那飞珠溅玉的葫芦瀑,那用翡翠绿玉铺就着、浓浓淡淡、明明暗暗的绿水,是多么的迷人!那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的农舍、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又是多么令人神往!这就是叶文玲笔下的富春江。今天,让我们随着叶文铃摇荡着乌篷船去领略这迷人的风光吧!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这种特定的情境中,就会带着一种对“美”的憧憬和急于领略美景的审美期待,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的共鸣,可以转化为学生自觉审美的“催化剂”,使学生产生新的审美追求,主动去寻美访胜,采撷珠宝,从而深潜到文章所构筑的内部世界,领悟文章所营造的美学意境。 二、美读悟情《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中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能够激发学生美感,感受作品意境。因此,语文朗读教学与美育的关系更密切,这更决定了朗读教学必须成为语文审美教育的主阵地。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是学生所喜爱的一种活动,它既是一种欣赏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形象,体味节奏韵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就能产生无穷的美感,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他们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可以朗读贯穿课文的整个教学过程。《安塞腰鼓》是一篇比较典型的美文,在教学时先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试用“_____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在文中找出最好的词语、短语、句子。朗读结束后,学生很快地用“壮阔”、“豪放”、“火烈”、“惊心动魄”、“奇伟磅礴”、“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等对安塞腰鼓作了适当的评价,确定朗读的基调。再请学生读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