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宜宾地处岷江、金沙江、长江三江交汇处,水质良好,还有甘冽地泉,且土质、气候都适合酿酒,故而历史上各朝各代均有佳酿问世,成为中国酒文化发祥地之一。唐代时,戎州有了一种美酒叫“重碧酒”,是经过多次重酿提高了酒精浓度的酒。可见当时戎州的酿酒作坊已有较大规模和高超技术。宋代是戎州酿酒业大发展时期,由于宋政府在戎州放松了酒禁,酿酒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文豪黄庭坚在宜宾创作的《安乐泉颂》中,为“僰道第一”的“姚子雪曲(用玉米、大米、高粱、糯米、荞子酿造而成)”做起酒鉴定:“姚子雪曲,杯色增玉。得汤郁郁,白云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老夫手风,须此神药。”虽说“姚子雪曲”是否蒸馏酒还不能确证,但黄庭坚的评价与现代评酒专家对五粮液的评价颇有几分相似。到了明代,蒸馏白酒在宜宾有了巨大的发展,明代初年的糟房中,北门顺城街的“温德丰”和东门鼓楼街的“长发升”就很有名。。二十世纪初,邓子均在自己糟房里所产的“杂粮酒”口感好、名气大,但他认为其名称不雅。因为在川南农村,与大米糯米相比,杂粮是等而下之的粮食。于是,邓子均常提着被自己称为“春花酒”的这种杂粮酒出入酒楼和豪门宴饮席间请人品尝,众人皆交口称赞,晚清举人杨惠泉说:“杂粮”太贱,“春花”又太俗,不如取名五粮液,集五粮之精华而酿成玉液琼浆也。”众皆击节称妙,邓子均遂将利川永糟房生产的酒改名为五粮液。进宜宾你可以发现,区县乡镇几乎处处可见酒厂。据统计,宜宾有大小酒厂200多家。不仅有曲酒,也有单粮酒;不仅品牌众多,而且名酒荟萃。难怪有人说,“宜宾县县有特色,蜀南处处闻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