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第六单元《求谏》(教师版).doc

格式:doc   大小:10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六单元《求谏》(教师版).doc

上传人:pppccc8 2019/9/12 文件大小:1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六单元《求谏》(教师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六单元家国天下《求谏》☆。,了解贞观Z治形成的原因。,培养概括能力。。☆(约669-749),汴州俊仪(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著名史学家。他所撰写的《武后实录》记述了张宗昌诱张说陷害魏元忠的史实,后来张说当了丞相,儿次要求修改文字,都被吴兢严词拒绝,吋人称之为当代董狐。吴兢一生修史,取得很大成就,修编有《唐史》《唐书》《唐春秋》《武后实录》《屮宗实录》《高宗后修实录》等,其屮对后世影响最大并流传下來的《贞观政要》,被后人称为中国第一帝王学。《贞观政耍》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徵、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贞观政要》虽记载史实,但不按时间顺序组织全书,而是从总结唐太宗治国施政经验,告诫当今皇上的意图出发。这部书是对屮国史学史上古老记言体裁加以改造更新而创作出來的,是一部独具特色,对人富有启发意义的历史著作。☆《求谏》中可以看出,唐太宗对于纳谏有着怎样的认识?他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引导臣子积极进谏?唐太宗认为纳谏对于君王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藉此可以“知政教得失”,可以使“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可以“匡救”政务之失,最终达到“天下太平”的局面。他为了使臣下大胆进谏,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1)放下架子,创造一种进谏的和谐氛围,使进谏者情绪放松,大胆发言,如"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2)通过君臣讨论的形式,开诚布公地表达自己希望得到臣子劝谏的想法。或者以前代教训晓谕大臣,如“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或者公开感谢大臣,如“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皱议,致天下太平”:或者树立榜样,如“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或者以谏者之道反求谏者之身,也就是要求谏者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比如"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3)下诏使谏官“预闻政事”。,我们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唐太宗是一位很英明的封建君主,他开创了“贞观之治”这样的封建社会少有的盛事局面,这与他的一些优秀品格是分不开的。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太宗有着以下的品格:(1)勤于政事。他希望得到大臣的规谏,以匡救自己的过失,对此"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⑵虚怀若谷。“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3)宽厚体谅。对大臣进谏时的心情和处境表示理解,努力创造一种君臣相得的良好氛围。(4)处事谨慎。时常将前代帝王覆亡的教训***在嘴边,提醒自己和大臣。即使在“闲居静坐”的时候,也在反省自己的行为,唯恐出了差错,“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古廿谏者“及其满盈,无所复谏”,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目的在于如不能防微杜渐,也要亡羊补牢。☆合作探穽唐太宗在论述“纳谏”时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惟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