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通县设施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阐述了大通县设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大通县设施畜牧业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大通县设施畜牧业发展的对策。本文来源于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设施畜牧业;发展现状;对策;青海大通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20-0384-02 设施畜牧业作为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技术高度密集的科技型产业,具有生产集约化程度高、资金技术密集、商品化率高等现代畜牧业的典型特征。因此,发展设施畜牧业是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重要途径。 1大通县设施畜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在大通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业务部门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集中连片、加大投入、强化服务,使大通县畜牧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畜禽规模化生产不断扩大,设施畜牧业在速度、规模和效益上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据调查统计,截至目前,、125hm2,建成各类养殖基地(场)38处,年平均贩运育肥牛羊70万头(只)。2008年底,、、、。肉产量36670t,奶产量27238t,蛋产量1510t。 2大通县设施畜牧业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1)政策扶持力度不大。设施畜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据调查,~。目前,设施畜牧业发展的资金主要来自专业合作社、企业、养殖户的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大通县设施畜牧业发展的“瓶颈”。(2)设施畜牧业技术亟待推广。大通县设施畜牧业装备档次低,主要以简易畜棚、两用棚改建为主,而高档次、设施环境可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的设施类型所占的比重极小。而且,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农户养殖技术水平低,整体素质、服务水平与设施畜牧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设施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不符合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3)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目前,大通县设施畜牧业布局比较分散,虽然近年来该县加大了设施畜牧基础建设力度,并已初具规模,但总量不够,规模不大,相对分散,无法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因此,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大通县农村土地流转机制。(4)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大通县设施畜牧业缺乏总体发展规划,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少,全过程的产业链条尚未形成。同时,对品牌培育重视不够,质量标准意识不强,与高产、优质、安全、高效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5)畜牧业经营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畜产品加工业滞后。虽然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加快发展肉牛、肉羊生产,突出发展奶业生产,稳定发展猪禽生产”的结构调整思路,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传统养畜的生产方式难以在短时间内得以改变,畜种结构单一、品种退化、生产力下降等问题依然突出,小而全的经营现象依然存在,主导优势产业不突出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畜牧业生产各环节的联接紧密度不够,一家一户的小规模、无序化生产难以形成均衡生产能力。同时,专业合作组织还未充分发挥作用,养殖户信息不畅通,加之畜牧业生产